分享故事:台湾作家三毛的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深受许多人的欢迎。在沙漠里,三毛和荷西刚结婚时住在租的房子,没什么家具。三毛说:“用空心砖铺在房间的右排,上面有棺材外板放上,再买两个厚海绵垫,一个竖放靠墙,一个贴着平放在板上,上面盖上跟窗帘一样的彩色条纹布,用线密缝起来。”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三毛摆上陶土茶具、书卷、制作棉纸灯罩,让她和荷西的家有了气氛和情调。三毛曾说过:“我这一生丰富、鲜明、坎坷也幸福,我很满意。”而这段经历也是三毛创作的高峰期,在“半称心”的艰苦生活中,却感觉日子过得非常甜蜜。

中国作家路遥也说:“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而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曾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也许,半苦半甜,才是生活的真相;半得半失,才是人生的圆满;半聪半拙,才是为人的真谛;半人半我,才是处世的通达。

·一瓢

“半称心”的智慧,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豁达,滚滚东流水,既然一瓢就能解渴,我们又何苦非要占有整条江河呢?在生活中秉持“半称心”的心态,允许自己有一半不称心,反而能放下包袱,活得更加豁然。人生有如意就有失意,有欢喜就有悲伤,我们不能因某个时刻失意、悲伤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更不该在某个阶段如意欢喜、顺风顺水就变得嚣张跋扈。秉持半称心,一定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超脱且淡然。

·顺心

如意,人人欲求!不过,“欲得人如我意,必先我如人意”,因为世界不是我一个人的世界,我称心如意了,别人都不如意,情何以堪!所以,家庭的人事相处,社会的人事往来,大家都能如意,这才是名符其实的万事如意。

世间的千差万别,都由我们的心所变现。内心欢喜则欢喜的气氛随之而到,看什么都如意;内心不平,则事事不能顺心,见什么都厌恶。其实,真正的如意宝藏就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懂得挖掘,心若如意则万物皆如意,就像在夜间行路,手上拿着灯,照亮道路,也是如意。当心中有如意、有欢喜,我们的人生就有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