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览会雏形始于1851年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而后演变成国际盛事,至今已然成为各国交流的重要平台。第一次到世博会是2010年。15岁的夏天,因学校组织浸濡活动第一次踏足上海。活力满满的我们,奔跑在世博园区,一天内穿梭于十几个场馆,对每个国家所展示的建筑巧思、文化艺术、风土民情、科技实力等方方面面叹为观止。15年后的春天,我来到了大阪梦洲,再次体验世博会的奥妙。虽然年少时的悸动与新奇锐减,但多了份敏锐的感知能力。这次在大阪待得较久,拆分成几天慢游参观了近20个馆,由此推选出几个令我惊喜的国家馆。

其一,主题鲜明的德国馆。其通过展现循环经济的现在与未来紧扣大阪世博主办方抛出的主题——“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邀请访客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馆内信息量庞大但有序,由巴掌大的可爱吉祥物“循环”(circular)进行语音导览,访客可根据感兴趣的课题一一将“循环”与展品触频启动语音,一睹德国当代经济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

其二,互动性强的科威特馆。展馆主要透过互动好玩的方式,向访客介绍科威特作为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一些基本信息,让人们对其历史与当代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