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左右,笔者还是行业新人时,首次在会议上听到前辈发问:华语乐坛以后是不是再也没有巨星了?当时业界尚且有A-Lin、李荣浩、星光帮等后起之秀。当下则更加严峻,除了周深、毛不易等零星新秀,歌坛真的罕有接班人。

朋友感慨所属公司辉煌时,CoCo和王力宏各养活100个headcount,如今要为一个艺人配一个全职员工都算奢侈。总有人说这是因为实体唱片销量不佳,或听众沉迷于网络洗脑神曲。笔者认为这只是表象,并非核心,华语乐坛像是被手铐铐住了双手,这副手铐是全行业对播放量的迷信以及A&R(全称Artists and Repertoire,即艺人与制作部)制度的解体。

网络神曲vs高价值音乐

流媒体取代实体CD后,播放量顺势取代CD销量,成了厂牌、音乐人追逐的关键。但互联网商业近年更关注转化率、客单价等变现能力。比如抖音上有一群百万粉丝的草根达人,变现时既无法像明星可拿到代言、商演,也无法像昔日带货达人李佳琦、薇娅玩转电商,而只能靠为网友拍摄生日祝福视频。这样的商业模式,虽有流量但价值极其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