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刚入行时,身边从事广告文案(Copy Writer)的同行许多都是语文专业出身,更有语文老师或记者兼职广告文案,甚至后来转行当广告文案的。基本上只要对文字、对写文章有兴趣,都有可能会参与广告文案的作业,这其中包括了把英文广告翻译成中文的工作。当时,广告公司和客户对中文或英文广告文案的要求,普遍都停留在文笔顺畅易读,无文法失误或错别字的层面上。

这种现象随着上世纪80年代后的三十多年,经济全球化与品牌扩张,亚洲四小龙崛起,加上中国改革开放的爆发性需求,加速了亚洲广告创意的提升和竞争,行业开始吸引各路人才加入,广告文案创意才有了显著发挥空间。亚洲各国许多优秀的广告文案不再局限于语文科班出身,只要你有想象力、说服力,在文字表现上“能言善道”,并具备有独特观点和洞察力,一般就能胜任广告文案这样的工作,加上如果热爱创作行业,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沟通能力,文案工作将胜任有余,命好一些的,给碰上了优秀的美术指导(Art Director)工作搭档,大概就离成名不远了!

我最初当美术指导的近十年,特别羡慕广告文案,感觉他们的工作状态很自在,好像带上一支圆珠笔就可以上班了,来到办公室后冲杯热茶,位子上一叠夹好的A4循环单面影印纸,在空白的另一面,一边看着工作袋(Job Bag)里的资料,开始写标题.……那是一个美术指导们没有苹果电脑的年代,苹果电脑在1998年才发售iMac G3,我们没办法像文案那样只需一支圆珠笔开工,桌边几百支的各种彩色派克笔、一叠叠的A2白色薄画纸、各种字体转印胶纸(Letraset)、制作完稿白卡纸、胶水(Cow Gum)、挑选摄影底片的大灯箱、大如家用冰箱的绘图放大箱,在有排气口的某个角落,还会有喷胶贴图空间和一个喷笔彩绘室等等,相比文案的一支笔一叠纸,那时候美术指导的“工作器材”一点也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