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1919年的波士顿,意大利移民卡洛·庞兹对他的投资者承诺,90天内回本百分之五十的收益。而他确实也支付了,只不过他是利用其他新投资者的资本来达成。这完美地营造了这门生意极其有利可图的假象,也因此在这个惊人投资报酬率的消息传开后,有成千上万的人把数百万美元投资到他的“快速致富”计划。
只是庞兹的所谓“计划”,根本是个虚无的空壳。他唯一做的事,就是把新投资者的钱,转到先前的投资者手上。到了1920年,当局开始调查庞兹的获利回报;接下来投资者信心动摇,计划也突然崩溃,然后庞兹又回到他几年前待过的地方——监狱。
直到今天,这名声名狼藉的人,仍然被视为是大规模金融诈骗的代表案例。这种快速致富计划或滚雪球式的销售手法,也被称为“庞兹计划”。然而,让人感到无解的是,这样的骗局到了今天仍然存在,还是有人相信高达百分之三十或者以上的“投资方案”,骗局被揭穿才惊觉,自己的贪婪就是一个难以填满的无底洞。
·侥幸
如果有任何人承诺的获利远高于一般水平,我们就可认定那是诈骗。那些听起来好得不像是真的,那它就永远不会是真的,纵然一开始我们还可能尝到一些甜头。
快速致富是行不通的,真正可行的是“慢慢致富”。佛陀在《善生经》里,就告诉我们如何致富。“积财从小起”,财富须从小处节省和积聚。就像蜜蜂采蜜,是从点滴不断地累积增加。蚂蚁备粮,也是一点点的收集粮食,以度寒冬。人要空手赚钱不容易,若能懂得理财生息,也能积寡成多。
一般人管理财富的不二法门,即开源节流。比方每天50元的花用,若能节省一点,只用30元;或者我们勤俭勤劳,本来一天可以赚100元,再辛苦一点可赚到150元,点滴盈余累积,可以渐成财富。
储蓄的用意,无非是防患于未然,所谓有日要想到无日时,好的时候要想到坏的时候,晴天要想到雨天,因此适当的储蓄是须要的。求快求速是侥幸心理,或许有人会说,一些投资确实能赚钱,赚得也比打工来得快,然而,轻易赚来的钱,一般人也不懂得珍惜,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样的致富,于人生要建立的良好价值观无益。
·布施
除了储蓄可以致富,佛教的布施也是发财之道。布施等于播种,看起来是给人,收获的还是自己,因为广结善缘,这些善缘,也会慢慢地向你聚集而来。财富的拥有,并不是要我们贪得无厌,老想着把别人的占为己有;真正的财富是皆大欢喜、自他两利,能够利益于社会大众,这样的发财才有价值。
处理财富是一门学问,有财是褔报,至于如何用钱,那就要看个人智慧了。现在社会人心希望速成,连发财也要“快速”,这样的话,社会的生命就会缩短,人的生命也会变得畸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