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木麻黄树,是因为作家毛姆有本小说集就叫《木麻黄树》,这部书以英国的远东殖民地“英属马来亚”为创作背景,收录了毛姆最出色的六个短篇小说。六个短篇没有一个篇名叫《木麻黄树》,但集子却用《木麻黄树》命名。

毛姆在序里写道:“木麻黄树,据他们说,如果你带一根它的树枝上船的话,那怕再短再小的一根,也必定会招来顶头的风,阻碍你的行程,或者招来狂风暴雨,危及你的性命。”当年毛姆在马来亚听到了一些关于木麻黄树的迷信传说。但毛姆同时也了解到木麻黄树广泛种植于海滩及海边,主要用以抵抗台风、干旱、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而且木麻黄树在自行生长的过程中会逐渐使土地变得结实、坚固、肥沃,直到它成为熟土,适合更多种类、更加繁茂的植物。“当它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它就会逐渐消隐,最后被丛林中无数归化了的植物彻底吞没”。毛姆用“木麻黄树”做书名,是暗喻英国殖民者应该像木麻黄树一样“逐渐消隐”,把土地让给“更多种类、更加繁茂的植物”。但毛姆后来觉得“一切都不真实”。我觉得毛姆所谓的“一切都不真实”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木麻黄树并非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二是英国殖民者也并非如毛姆自己想象的那样。

最近读许梦丰追忆陈人浩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当年坐落在德明路、陈先生担任过校长的‘德明政府华文中学’,已迁移到炮台路去。旧校舍也不复存在。原‘集思楼’、‘正心楼’前后的木麻黄树荫,都成梦忆,无迹可寻。”看到这段文字,重新激起我对木麻黄树的兴趣。据说,当年不独德明中学,新加坡很多学校都种植木麻黄树,木麻黄树可以说是新加坡的“校园树”。木麻黄树还会唤起他们的童年记忆:用木麻黄树玩游戏,取它一两根树枝,拉断再插回原节中,了无痕迹,再让你猜一猜断折在哪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