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我家狗狗连续三天拉肚子,于是带它去宠物医院。候诊时看见一对中年白人夫妻,正相拥而泣,丈夫不断地轻拍妻子的背,表情忧伤。不知为何,这一幕让我想到有一次,也是在宠物诊所,见到一对华裔小情侣并肩坐着。那女孩靠在男孩肩上,无声地哭泣,眼泪一滴滴往下掉,周围安静极了,大家仿佛都能听到眼泪掉地的声音。

奇怪的是,我发现内心反应居然不一样。看前一对,我心里生出“真挚”的赞叹,觉得“正常,他们就是这样表达的。”“他们情绪健康”,“很真诚”。而看到那对亚裔情侣默默垂泪,便会多一层感受:“哇,他们真的很痛苦,否则他们不会在人前这样崩溃的。”

对后者却感到“心碎”的刺痛,觉得心被轻轻扎了一下,闷闷地疼。这种差异反应像一面三棱镜,折射出我们的潜意识,那一层层的文化预设。不是因为他们谁更会哭,而是我们脑子里藏着太多文化投影了。华人从小听的都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或者“要哭就回房间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