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信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国家宝藏》节目,曾展示一件宝物叫“妇好鸮尊”。那是商代后期的青铜器,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中被发现。鸮就是猫头鹰,古籍中称鸱鸮、鸮或枭,它昼伏夜出,以老鼠和麻雀为“主食”。猫头鹰的身体一般是淡褐色,多黑斑,特征是大而圆的双眼,位于头部正前方。
事实上,“观”字就取象于猫头鹰,在甲骨文中,观就好像猫头鹰的样子,或许是因为猫头鹰有一双大眼睛,古人用其来表示观察之义。在甲骨卜辞中,常以萑、雚为观,后来为了凸显其意义,加上了“见”,成为了我们所见的“觀”。从泛指意义来说,观和见并没有什么区别,两者意义相近,但如果要细分,见则更短,是一种短暂的看,而观则带有一定时间的目光停留,见是一种无意识的看,而观则是带有目的性的、仔细的看。
北宋儒家五子之一的邵雍在《渔樵问对》里指出,渔者说人能以一心观万心,以一身观万身,以一物观万物,以一世观万世;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能为万物之灵的原因之一。不过反过来则可以看到,观天下首先要观自己,观宗庙还要观民生,观人观事观细节,才能见人见事见细节。
通过仔细地观察(观),人们看到天地万象,也明白天下之理,从所观之处获得认识,有所学和思、有所悟及借鉴,并有所发展获得全面的认识,也得到更好的成长。
·万法
世间万法并非凭空而来,必然都有其源头、道理存在,何以见得呢?“见额知有头,视烟知有火,睹云知有雨”,见到额就能看到这个人的头,看到远处有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到天上浓云密布就知道要下雨了,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法则,所以我们能举一反三,一叶知秋,见到此就知道彼。但是“观行要知体性”,我们在世间上见到的万事万物,佛教称为“诸行”,我们知道诸行的体性是什么吗?
比方说地、水、火、风“四大”,就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四种元素,四者各有其功能体性。如:地是坚硬性,所以它坚固、可以承载;火是温暖性,有火的地方就有温暖;水是潮湿性,有水的地方就有湿润;风是流动性,有风的地方就能流动。
·体性
宇宙万有因四大假合得以形成,同样的,人也是由这四种假合的因缘而有。人的体性是什么?从人的表现状态中,可以了解:人的齿、牙、发、骨,是“地”的坚硬性;人的痰、尿、涕、唾,是“水”的潮湿性;人的体温,是“火”的温暖性;人的呼吸,是“风”的流动性,假如地、水、火、风四大离散,人也无法存活,所以说“四大皆空”,世间万有的本体是空,不能单独存在。
因此,我们看待万事万物,要知道它的体性,要能从细微处见到深广的全貌;见到表要想到里,见到点要想到面,见到因要想到果,甚至还要能观见因成为果,中间要有缘的成就,此间因缘果报的道理,都是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