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明州(唐朝开元年间设立的州,在今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内)奉化县布袋和尚,没人知道他姓名是什么;而他自己说名叫“契此”。其实谁也不叫他“契此”,皆以布袋和尚称呼。他的一副尊容并不大好看,但他总是笑口常开,最大的特征是肚皮很大。

他的随身法宝是一个禅杖和一个布袋。他的布袋可以称为百宝乾坤袋;凡是供身之具,全部财产家当,都贮在袋中。这里边究竟装了些什么,没人清楚。到了街市聚落村庄里,见到人家吃东西,就伸手求乞,不较荤素,他接到手中,先咬一口,再分一半放进宝袋内。

弥勒菩萨的像,大多做成布袋和尚的样子,他背上的可大可小,不论是垃圾、黄金,任何东西都可以装进去,但是拿出来时却空空如也,什么东西也没有,表示这个袋子能无限容纳任何东西。

·包容

弥勒佛可说是人间的模范。他教导人们做人处世要有表情,要有笑容,要能包容,所以他处处受人欢迎。许多西方人士到东方旅行,也常常会请一尊弥勒佛回去,因为人人欢喜笑容,人人需要包容。就像一般人家中常会供奉一尊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但身相庄严,而且慈悲利他,救苦救难。弥勒佛经常示现人间,只是我们凡夫的心不清净,不但不能认识真正的弥勒佛,即便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亲临,可能看到的也只是个老比丘或者一般凡夫。如果能体悟这个道理,那么花草树木,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风声雨声,潺潺流水,红花绿叶也是诸佛菩萨在为我们说法。

在世间,我们做人处事,不管在什么时刻什么地方,都要给人欢喜,学习用圣贤的眼光和心来看天下人,那么所见都是圣贤、都是佛菩萨了。

·普世

至今各寺院五观堂中,中央还有供奉弥勒佛的遗风。而浙江天童寺的斋堂,更有偈曰:“弥勒示贫相稳坐主位,当纠察拖耳耳拖长;密祖现海量喜让客居,命侍者移座座移位。”

世界各国佛教徒家家正堂之上,均供奉观音菩萨像,此皆因慈悲庄严,人人要也;弥勒菩萨更是走进异教徒家中,如欧美人士正厅常陈列弥勒圣像,盖因欢喜、大肚量,人人要也。有一些普世价值,像欢喜、包容和慈悲,不论个人信奉的是什么宗教,都希望能拥有,这也是人性的光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