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两个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砌一堵墙,每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决心。正当他们专心致志地忙着时,一个路人走过来,出于好奇问道:“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抬头瞪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没看见吗?砌墙。我在建一座高墙,要阻止外面的人进来我们的城市,抢走我们的饭碗。”

路人没多说什么,转向第二个工人。第二个工人抬起头望向路人,露出灿烂笑容,他开心地说:“我在砌牆,要盖一栋高楼,日后可以当做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场所,这个场所欢迎各地杰出人才加入,一起进行造福人类的事!”

路人惊讶又疑惑,两个工人看待筑高墙的角度完全不同。路人暗自对自己说,砌墙不仅仅是砌墙,而是看到不同人砌墙背后的目的;不同心态的人,真的会看到不同的未来世界。

·里外

墙里是住着家人,墙外是住着外人。但是将墙里墙外区分,未必就能阻止墙里的斗争,与墙外的战斗,那是同样激烈的,历史上像兄弟阋墙,自家国人种族冲突,甚至皇室里都会有萧墙之祸,墙外就更不得安宁了。你不肯去了解我,我也不愿体谅你,大家连和平的共识都没有,这就是这个世界战乱的根本原因。

有墙就有争执,像柏林围墙,东西德的居民不就是为了这一道墙,付出多少的牺牲、多少的损失吗?在中东的耶路撒冷有一座哭墙,原为犹太人所罗门王神殿的西墙,在一世纪时罗马入侵,只有此墙残存,从此犹太人被放逐流浪。现在犹太人为了缅怀往事,见到这道墙时膜拜、祷告,往往情不自禁的流下伤感的眼泪,这就是哭牆的由来。

其实,中国的万杞良,被秦始皇拉去造长城,他的妻子孟姜女为了寻夫,真情所感,哭倒城墙,这应该是纪元前几百年前的事了。如今的世界四处墙犹在,这都不是追求和平的人们想看到的。

·共享

清代张廷玉任相,儿子与邻居争地,特向在京城为官的父亲投书要求帮助,张廷玉回诗道:“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可见墙除了保护居家安全之外,能够礼让,与人共享墙的利益,不是更好吗?

就算有墙,那也就是有了围墙,人从墙边经过则可,但不要停留在人家围墙下,免得受人怀疑。墙,要有门路可通,才不会成为阻碍;世界的人心之墙,也要门路畅通,才能促进和平。待人处事,我们时刻都要扪心自问:我们的心墙有路可通吗?我们把心门建在哪里呢?是要故步自封?还是愿意敞开心胸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