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南部的阳光,慷慨得近乎奢侈,泼洒在圣特罗佩附近的山谷。坐在朋友的度假屋草坪沙发上,眼前是比利时主人二十多年前亲手种下、如今已亭亭如盖的葡萄藤。这位朋友,当年35岁,是位在香港打拼的国际咨询公司高管。他几乎倾尽积蓄,买下这片远离喧嚣的山谷居所,请管家园丁打理,甚至尝试酿酒。不为别的,只为每年能带家人朋友们来这里,夏季住上两个月,过一段“山谷时光”。
不远处的戛纳,海风正拂过另一位女友新家的窗棂。去年,这位成功的500强科技公司女高管,主动按下了退休键。没有落叶归根,而是选择在语言不通、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亲力亲为地装修房子,开启一段计划之外、却也期待已久的生活新章。
两处风景,两种人生切片,却让我感受到一种相似的、近乎“奢侈”的勇气。这勇气,并非无视现实的莽撞,而是在清晰掂量过代价后,依然选择遵从内心的那股劲儿。当周遭的目光习惯性地投向“稳妥”与“长远规划”——比如那位比利时朋友在香港的同行们,或许正为高企的楼价和账户数字焦虑——他却把财富兑换成了山谷里的阳光、葡萄藤下的闲适,以及家人共度的悠长夏日。当社会常为一位退休的单身女性勾勒“安度晚年”的图景,我的女友却把戛纳的海浪声,当成了生活崭新乐章的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