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关于《汉声》杂志时读到当年一位编辑的回忆。

汉声是台湾的一份杂志,努力衔接现代与传统,专门记录介绍民间文化与手工艺。这个7月台北松山文创园正举行“汉声五十五周年展”,杂志社1970年成立,出版英文杂志“Echo”,中文版《汉声》1978年创刊。

唐香燕的《我在汉声的日子》说他们搞杂志又做书,田野工作、访问、摄影记录,撰写文字,核实内容等,常做到脑袋发昏,杂志负责人看到大家没日没夜的忙,觉得年轻人不能整天只埋头在资料堆里,于是组织大家学打太极拳八段锦,爬山、露营、唱歌,还“去过黄永松龙潭的老家,吃黄妈妈的道地客家菜,她用在她家二楼阳台採的碧绿柚叶洗淨垫着蒸出来的白胖菜包粿,香气扑鼻,好看,好吃,难忘。”

那是1980年前后,朝气蓬勃投入文化工作的一群文青。黄永松是创刊的“汉声四君子”之一,文章接着说到另一“君子”:有一天奚淞召拢大家,要教大家唱一首采茶山歌,在白板上写下歌词然后教唱,“歌也好听,或悠扬,或高亢,馀音袅袅,听过就不会忘,且一直为采茶女心疼。”歌词是:“茶叶青欸,水也清欸,清水烧茶,献给心上的人……”

《茶山新歌》,这歌我也会唱,熟悉的是中国歌唱家郭淑珍的演唱,1970年代文艺团体里常唱的歌。只是词有些不同,郭淑珍唱的是:“茶也清哟, 水也清哟,清水烧茶,献给边防军,亲人上岗你停一停,亲人上岗你停一停,喝口新茶表表我的心”。歌词来自梁上泉1956年发表的诗,他在云南采风,受苗族民歌和茶山劳动的启发,以采茶姑娘对边防军的倾慕为题材创作诗歌,后来经过谱曲,流传很广。

边防军如何变成心上的人?

听说1970年代有个音乐家从中国大陆赴港,成立合唱团推广艺术民歌,一些大陆歌曲因此传入台湾,《茶山新歌》是其中之一。当时两岸隔离的政治环境,“边防军”当然禁忌,成了“心上的人”,歌名改为《茶山情歌》,从劳动、保家卫国、爱情的三结合,转变为纯粹爱情主题。1986年辛晓琪的专辑里有这首歌,标示为贵州民歌。有趣的是,后来台视拍电视剧,赵雅芝和叶童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许仙上山采药,背景有人唱《茶山情歌》,“……山岗的小路通到茶山顶,石头都踩得亮晶晶,你送走多少风雨的夜晚,你迎接多少灿烂的黎明。早晨我采茶走出门……”,法海这时出现,问他歌声好听吗?许仙回答:娇滴滴的像百灵鸟。法海说,世间还有比这更好听的声音——暮鼓晨钟。

找出郭淑珍的《茶山新歌》,再听一遍还有许多记忆,心头滋味更像汉声那批年轻人学唱的氛围,“一时办公室里采茶女的歌声此起彼伏。大家也唱起别的歌,连辛老师也教唱了一首,开头是 ‘将带着泪水的笺,送给那旅行的水,何时到你身边,带去我的祝福……’,浪漫极了!”

好奇“泪水的笺”是什么歌,搜索一下,是更早的歌曲,熟悉亲切的旋律,原来好多歌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