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童年的记忆,在家里最常吃的早餐应该是面包涂咖椰牛油,再加上一杯阿华田或美禄,十分“南洋”。后来搬到大坡二马路居住,转角处就是摩士街,有多名小贩在早上开档;便有了更多的选择:糯米饭、猪肠粉、炒米粉……“久久一次”还会到街上的大东或南唐“饮茶”吃点心。
常吃西方人的早餐,自然是在留学英国的岁月。第一年住在学生宿舍里,入乡随俗,与当地同学一样成为鲜奶订户。每天早上会有人将大家所订的瓶装鲜奶放置在楼梯间,各人自取。却不是光喝牛奶,而是加入玉米片同吃;与糖置入红茶使成为奶茶。这实在非常方便,吃完了即出门上早课。
在宿舍里的食堂也可以买到早餐。那是地道的英式早餐,主餐有咸肉、香肠、煎蛋、焗黄豆、烤番茄、烤马铃薯……按组合而付款。全部都要当然最美味,对我来说却是一种奢侈。其实,连到食堂用早餐也只不过是偶尔为之。当时想:倘若以后有机会,天天吃如此丰盛的英式早餐,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