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有一名信徒,家里有一条心照不宣的家规,那就是逢年过节全家一定要先回老家去探望长辈,接着才能做其他的事。有一年大年初二,孩子已经跟朋友约好了要谈论集体作业,恳求父母能不能让他这一次不回老家?因为集体作业很重要,须在佳节期间进行是因为之前大家都有事耽搁了。孩子几经争取,爸爸就是不同意,最后,孩子还是乖乖地跟着父母行动。孩子一到老家就发现伯父家的两个堂哥没有出现,就跟父母发脾气:“堂哥都可以不来,我为什么一定要来?”

这个例子很鲜活地让我们看到为人父母者常犯的一个毛病:把孩子的时间当作自己的,在规划全家活动时自动就算进去了,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

·界线

在家长的心中,总有一些事是所谓的家庭优先事项,然而,成长中的孩子的生活,可能有其他重要的事,那些事难道不值得尊重吗?我们常常看见:很多青少年在这种”牺牲奉献的爱”里感到窒息,有些人则在“一定要这样做才是乖顺听话”中一次次地失去自己。问题就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界线”所引起的。

“界线”是随着民主、人权开始受到重视而自然产生的。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们有自己的完整人格,父母要进入孩子的空间时,不能当作理所当然。有界线的亲子关系,是让彼此都知道什么事可做或不能做,并在充分沟通后达成共识。对很多孩子而言,假如父母缺乏界线,一厢情愿的爱就像无形牢笼,孩子们因为无法逃离,最后只能说谎,或是用其他行为来表示抗议。

为了避免孩子日后行为异常,天下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宜多以鼓励、民主的方式,陪孩子检讨错误的行为,然后一起面对错误。

·慈爱

为人父母者如何教育青少年,四点参考:

一、多鼓励:过份责备孩子,他可能会产生反叛心理,所以对于青少年的缺点要多涵容,不要光是责备,要用鼓励来劝勉向上。春风怡人总比酷暑炎风薰人的好。

二、以慈爱:一句温言暖语,胜过严呵厉责。以爱才能赢得爱,唯有在爱的教育下,才能培养出充满爱心的优秀人才。因此,要以慈心化导戾气,以慈爱代替呵骂。

三、献关怀:在关怀的气氛里,才有宽怀大度的人才。切记不要溺爱,溺爱容易形成放纵与姑息,不但不能达到正面教育效果,反而使青少年走向偏锋,形成偏颇的人格。

四、当同事:“同事”,就是设身处地,考虑问题时要从他的立场出发,不端架子,不闹意气,视之如兄弟姐妹。彼此以同事的心相处,视人如己,同甘共苦,这样才能让对方也能付出真心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