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时代,只要可以糊口,什么工作都有人做,他们都能随遇而安,不怎么计较。不像今天,许多人都吃不起苦,繁重低薪的工作都不想做。

那个年代是华校鼎盛的辉煌时期,几乎每个乡村都有一两所民办的华校。学生家长多数是早期的移民,他们为了不要让子女们忘本断根,多把他们送进华校就读,以延续华人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家庭价值观,也捐助五分一角,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支持华校的兴办。

无论是民办的华校,或是会馆、宗教团体所办的华校,都有一口古铜钟,作为提醒学生们上课,间隔休息,放学时间和避灾演习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