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槟城乔治市的街道名称,中英马来文各有不同叫法,往往毫不相干,让我们这些外来者要记名认路还真不容易。

比如早期许多亚美尼亚人聚居的Armenian Street, 从孙中山革命基地纪念馆到叶氏宗祠这段路称为打铜仔街,从大伯公庙到谢氏宗祠这一段却称为本头公巷。曾是印度人聚落的珠烈街,华人称之为牛干冬,原来这是马来语牛栏kandang的音译。

几条古街,都是我此行寻找爷爷百年前故居的途经之地。约了长住那儿的三位堂姐妹穿街走巷,在旧称孖水喉(原名爱情巷)的顺德会馆碑石上,发现光绪廿六年爷爷捐款的刻名,喜不自胜。会馆对面,已弃用的时中学校原址旁,一排破陋不堪老房子角头第一间,原来就是已故大伯父——我爸堂兄的故居。大伯父的幺女阿莲对着那间废弃老屋指指点点,告诉我小时候她如何听到隔壁学校敲钟,才施施然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