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去京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彼时完全没有想到十年后的京都,会有那么多素食店家,雨后春笋一样在谷歌地图上冒出头来。重返京都的第一天下午,放下行李就出发去吃午饭了。一边穿过游客稀少的五条一边呼吸久违的日本冬天,去找老友光顾过的纯素餐馆Veg Out,坐落七条大桥左岸,可以一边享用美食一边欣赏鸭川。可惜座无虚席,我的耐性比我的饥肠短,站在门外犹豫半秒就离开了。现在别人问起的话,我都不说我吃素了,我只回答我不吃肉。我不想让吃素成为一种刁难自己也为难别人的人生状态。一个海苔饭团一支瓶装绿茶也是一餐,那天我在小七就是这样解决掉了我的午膳,人在日本还是小七小全小罗可靠。

储存谷歌地图上的素食店家,后来我只吃到一家,名字这里就不提了。餐馆比我想象中小,幸好还有一张空桌,我把自己折叠起来安静就座。虽然没有指望菜单会有日英对照,发现里面全是日文还是呆了一下。我也没有预期侍者会说英语,对方即便知晓我听不懂日语,照样机关枪般以母语介绍午间套餐,无论表情还是语气都没有丝毫丁点的抱歉,反而是我羞窘到手和脚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好,幸好那碗麻酱拉面完完全全地收买了我的舌尖。后来听说京都近年许多食铺开始排拒外国游客,我就惘惘地想起那顿吃得有点藏手缩脚的午餐。

吃得比较舒心的一餐是在天龙寺内的精进料理名店“筛月”,另个老友舌头舔嘴推荐,虽然还是吃得有点拘谨克己。对我来讲,跪坐或者盘坐榻榻米上用餐不是问题,与陌生人共处一间和室进食不是问题,对过那位聋哑洋人还很可爱,目测年纪没有六十也有半百,神情完全像个小孩似的,对于自己体验着的一切感到新奇。邻座那对日本夫妇也很亲切,用膳完毕离去之前向我微微鞠躬致意,我也很珍惜地以礼相对,他们没有义务对我这样友善。需要十年修行才能同船共渡,需要百年修行才能同床共眠。那么,需要多久修行才能同室共餐?这样一题大哉问我交给佛陀回答好了,像我这样一个凡俗愚人,只能心里合掌感恩眼前这顿丰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