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男子在外喝的酩酊大醉,回到家竟用刀威胁阿嬷要钱,阿嬷震惊之下不知所措,幸好邻居发现了赶快报警,警察赶来,问男子为何要这样?他说,阿嬷存了那么多私房钱,不应每个月都向爸爸要生活费。男子还说出大逆不道的话,希望阿嬷早点死掉,作为孙子就能继承20多万元。
这名男子被捕后,邻居们都在讨论这件事,有人就感叹:“虽然男子的眼睛还亮着,但是心灵全盲,走的肯定是黑暗人生。”
两千多年前,佛陀即言人间多苦,而种种苦都起于“心”盲——人容易受五欲牵引,贪爱、执着、嗔恚、愚痴;只关注自己在乎的事物,对于其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自问
一名弱视青年无畏残缺,决定去上佛学班,他读经时仅能以单眼微弱的视力,用贴近书本的方式阅读,因速度慢,其他同学为了迁就,跟着放慢,也读出一番滋味,在期末写心得时,弱视青年写下一句话感谢大家:“有你们的照顾,我的眼虽在黑暗中,心却在光明中。”
另外,有位富人不满现状,想要更有钱,于是到寺里找禅师问发财梦。禅师二话不说便把灯给关了,顿时屋内陷入黑暗,什么也看不见。富人心里不快,怎么发财发到一片黑了?禅师不久又将灯给打开,屋内清晰可见。 这时,禅师说:“黑与亮的差别在哪儿呢?黑暗时,屋内什么都有,你却看不见,想要抓个东西也很有限。但光明时,屋内一切现成,毫不费力。当心灵从黑暗到光明时,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不缺,而这个发现过程就是发财之道啊!”
弱视男孩眼盲心不盲,求财富人眼明心却盲,我们又是如何?是不是应自问,要做什么样的人呢?
·休息
长久以来,社会大环境的风气以私利为重,人与人之间经常为了利益而起冲突,造成惨绝人寰的人祸。我们都要任由这样的现象继续发展吗?不是的。有所谓的“心盲者”,也就一定会有“明眼人”,除了时刻督促自己,也可引领“心眼盲”的人走对路。
我们平时须让心休息,这样的休息,不是指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有意识地去平息欲望贪念,并不作分别想。我们眼睛看见了外境的事物,容易让我们起分别心,分别若多则烦恼亦多,人常说:“不见为净”,若什么事物都不去看,我们的心自然就清静,心清静则耳根聪、耳根聪则声不乱、声不乱则心生智慧,心若生智慧则明晓一切道理,进而减烦恼、息造业。我们要把握时间,建设好自己的心,打开自己的心眼,才能去引导自己和“心盲”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