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德普禅师(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有很多门徒弟子,一天他把所有门徒全召齐,问大家:”我死了以后,你们怎么样待我啊?”弟子们表示:”我们会以丰盛的果物来祭拜,开追悼会、写挽联啊!”师父说:”哎!我都死了,你们祭我、拜我,我又看不到,吃不到,有什么意思?不如趁我还活着,你们先郑重祭奠我、礼拜我,让我大吃一顿,等我吃完以后再死,好不好?”弟子们面面相觑,觉得不可思议。
德普禅师又说:”还有,我死了以后,你们怎么替我布置灵堂?是不是也可以先布置起来,让我看着高兴?”弟子们为了恭敬孝顺,于是赶快布置鲜花灵堂,准备了珍馐美味来祭拜,德普禅师吃完了以后说:”喂!祭文还没读啊!”弟子们赶紧再来一段祭文。德普禅师吃饱看足,很高兴地说:”很好!我很满足,明天中午我就死给你们看。”到了第二天中午,他真的就悠悠坐化了。
·禅味
人们常追求金钱名誉,为名利所苦,禅师则不受世间声色犬马的迷惑,因为在禅的宽阔天地里,上下四方都可以供他驰骋纵横,解脱自在。甚至于生死临头时,禅师们也有了脱的本能,有超越的力量。有名的大梅法常禅师,有一首诗偈叙述他的生活:”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意思是,池塘里的荷叶是他穿不了的衣服,树上的松花是他吃不了的东西,刚刚被人发现自己的住处,唉!嫌烦了,又将茅舍再搬到深山里去。为什么?因为大自然的生活已享用不尽,世事浮云,对世间还要求什么呢!
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心中有事天下小,心中无事一床宽”,有了禅,大千世界都是我们的禅床,何愁居处不宽绰呢?做工有工禅,做农有农禅,治学有学禅……禅不是专属出家人,禅是属于大家共有的,但愿每一个人都能拥有禅心、体会禅味。
·因缘
或许有人会想,生死交关,恍然大悟、禅心禅悟是怎么一回事呢?悟,好像是电光石火在刹那间迸出的火花,在那轰然乍现的一刻里,很多久远以前的人、事、物一下子都集中到眼前,前尘旧事点滴浮现脑海,时间、空间都不能障碍他所感的这个悟。
这一悟,他知道自己已不是一个个体,而是和宇宙万有休戚相关;他看到大家,也不会有你张某某、王某某的差别距离,芸芸众生与他都是一体的。我们所计较的功名富贵,我们所执着的人我是非,我们所懊恼的侮辱毁谤,在禅者悟道的胸襟里,不过是一场人间儿戏罢了!能够看透这一切,死亡还有什么可怕?人生了要死,死了要生,这是必然的。只是,我们在生时要能理解因缘果报的重要性,这才是生死的关键和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