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有个小国家有两个王子,太子善良,凡事都为他人设想。二王子却贪得无厌,他担心大哥的德行受到人民的拥戴,将来国位一定是由大哥继承,所以处处想办法要陷害太子。后来,哥哥知道弟弟不安心,便主动向国王提出请求,想离开自己的国家,到其他国家游学。国王不舍,但看到太子坚持,只好默许。然而,二王子觉得大哥也不应带着财物离开,太子也认为身无一物,身心比较轻安,于是就只带着家眷离开。
太子先是到了山上,找个地方安顿下来,而太子妃也很知足地跟着太子,这段期间他们的生活刻苦。当时太子妃觉得生活虽安定,却不是永久之计。便决定离开山上,定居在有聚落的地方。太子和太子妃一起辛勤地工作,看到贫穷的人,他们就热心地布施。一天,他们看到一位昏倒在路边的病人,就把他带回家照顾,又想为他治病。但他们没钱,于是太子妃就到富有人家为奴,将所得的钱拿去买药,救治这位昏倒在路边的人。
天神觉得这样的行为实在很感人。为了要试验他的心,天神就化身为一个普通人,对太子说:“像你过这么苦的生活又要救人,何苦呢?我告诉你,我有位朋友,他很有善心,也是跟你一样,将他所有的一切拿去救济,但到最后,他竟然堕入地狱。”
太子就问他:“你的朋友救人之后堕入地狱,而那些被救助的人结果如何?”天神答:“被救助的人当然得救,后来就上生天堂。”太子听了说:“只要被救助的人能得解脱,远离苦难,这就是我救人的目标。”天神感动得五体投地,向太子顶礼说:“你不愧是一位菩萨、大觉者,能在欲念炽盛的环境中不受污染;生活在辛苦的环境中,道心并不动摇。这是别人所无法做到的事。我很真诚地向你恭喜、祝福。”
·自心
修身处世,最重要的是将自己的身口意照顾好。要把自己的心念照顾好,不要老是看到别人的长短。一个人不观照自心,只是一味地批评别人的不是,自己也不会有所长进。所谓”口意不量他”,我们待人接物,无论是口头或心里,都不宜妄自评量批判他人。想想自己有多少的本事,哪里能评量他人的长短优劣?况且别人内在的深浅,自己又了解多少?人往往只看到表相,就随意肤浅地批评人,是很要不得的。热衷于说人是非的人,正显露出自己的缺点,因此我们千万不可养成论长道短的习气,以免祸从口出。
·习气
尤其是想在生活中修行的人,即使私下闲谈,也应当注意口下留德。别以为背后说人闲话,谩骂,当事人不知道,其实天理昭昭,难道自己的良心不知道吗?有些人虽然平时也行布施做功德,由于经常口无遮拦,喜好论议他人的是非而造下不少口业,所以他的功过也难以相抵。
虽说修行要“莫见他邪正”,不过有些人热心公益,勇于检举非法,这也无可厚非,只是对于别人的是与非须审慎判别,不可贸然断言邪正,否则伸张正义不成,反成了恶意的伤害和毁谤,那就有罪过了。能在口上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在意念上,不起贪、嗔、邪见及种种的分别罣碍,进而在身业的行为上,不造作种种的是非纷扰,就能三业自然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