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爱丽丝B托克拉丝(Alice B. Toklas)的名字,是在加州那所被我当作自由跳板的美术学院。创意书写班开课,老师一提葛楚施丹茵(Gertrude Stein,也译格特鲁德·斯坦因),后排立刻传出窃笑,见多识广的同学来不及举手直接便问:“是爱丽丝B托克拉丝的女朋友吧?”接着一阵骚动。请勿误会,虽然上世纪70年代初同志平权运动方兴未艾,自命超凡脱俗的未来艺术家对女女或男男配对成双可不会大惊小怪,情绪轻微失控,全因为坊间流传的托女士秘制菜谱有一款加料糕饼,食材包括嬉皮士趋之若鹜的大麻,班上曾经偷尝禁果的顽童应该不少,爹亲娘亲不如恩重如山的厨师亲,蜂拥相认在所难免。

躲在厨房操生杀大权的小女人,通常遭嘲笑为黄面婆,坚守此一岗位的托女士也的确有种当仁不让气势,心甘情愿当成功人士背后的贤内助。弗律斯街27号文艺沙龙由施丹茵主持,参与其盛的作家画家携眷而至,男士济济一堂高谈阔论,他们的太太、情妇或女友交给托克拉丝照顾,挤在偏厅喝茶聊天。可能你感到奇怪,施丹茵不也是女性吗,凭什么气定神闲盘踞男席,与须眉大汉平起平坐?哈,就凭她当自己男人——近来流行性别身份认同和实体性器官分家,施丹茵步伐超前了一百年哩。

我常去克利斯汀街小戏院看电影,斜对面5号是1938年她们搬离弗律斯街后的住址,门外纪念牌欠奉,不知道与托女士晚境凄凉不堪回首有没有关系。施丹茵1946年逝世,托克拉丝活到1967年,张爱玲《金锁记》写丧夫的女主角七巧企图争产,可惜父老偏帮大爷三爷,七巧出尽浑身解数不得要领,“孤儿寡妇还是被欺负了”,缺乏一纸婚书作保障的托女士更惨,施家族人居然趁她外游,破屋而入夺走施丹茵遗下的藏品,余生只好靠卖文糊口,靠朋友接济。据说大部分名画施丹茵生前已经亲手变卖,但毕加索替她画的肖像那么珍爱,应该不舍得吧,但凡族人有点良心,托女士肯定不至于贫病交迫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