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慈铁法师是日本京都人,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僧侣。当时在京都建仁寺前,有座五条桥,是京都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要道。后来,桥因为连年大雨桥梁朽坏,不仅严重影响往来交通,更造成当地经济日趋衰退。可是,由于建桥所需的费用及人力庞大,连官府也不敢轻言重建。
眼见众人生活日益困苦,慈铁就在佛前发下大愿,希望集合大众之力重建此桥。慈铁积极奔走,四处化缘,甚至亲自挑沙负石,参与筑桥,以致双肩皮破血流,手足布满厚茧。这种仁心义举感动了京都百姓,大家纷纷投入重建桥梁的工作,一时间,富者捐献资财,以募集巨木;贫者发心劳役,日夜挑沙。终于在万人的共同发心下,半年即完成造桥工程。
慈铁的发心和愿力,还得到这样的赞语:“出家人以慈悲心为第一要务,举凡修桥铺路、营造殿堂等事业,往往出自僧侣之手。建造桥梁,济助往来之人免于渡涉之苦,是为佛陀所说的八福田之一。慈铁重建五条桥的辛勤,正如久远劫前,普光如来出世,持地菩萨仍为比丘时,常于道路、河口,负沙修桥造路的精勤努力,可谓功不唐捐。”
·具备
发心与发展有没有关系?当然有。人凡事能朝向光明处去看,就面向着光明;你用什么样眼睛看世界,自然会呈现不同的事物,而只要能发心去做,定然能有所成。《劝发菩提心文》云:“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意思是说,只要发心,就有力量;只要发愿,自有龙天护法来成就。今人学道,往往未发大心,稍遇挫折,即半途而废,以致修道难成。所谓“发愿能摧伏烦恼魔军”,修道人应自我惕励之。
人只要愿意发恒常心,每天多花半小时,做你该努力的事,经过10年后必能成为专家。另外,人生要有所成就,还要有四种发展:“发展人性的真善美好”、“发展世间的福慧圣财”、“发展人际的和乐爱敬”,以及“发展未来的生佛合一”;发心与发展,都是每一个现代人所应该具备的。
·大众
各人有各人的愿力,不必去问别人的愿力,先问自己愿为大众做什么?愿力可大可小,例如:我愿做一只牛,为众效劳;我愿做一棵树,普荫大众。当然我们也可以发愿成圣成贤,因为愿力的推动,能让我们忍苦耐劳,甘愿作众生马牛,故所作一切自然会成就,只要愿不虚发,必定能完成。发心,才有力量来完成自己的理想。愿力,是一切成就的根本。
而且,我们也要时刻警惕:“愿力不是即兴的发心,而应是永世的承诺;愿力也不是内心的一念,应是实践的行为。”我们发心做事,就能做得起劲。生活上的一切都要靠发心发愿才能进步增上,圆满完成。愿力不可思议,愿心可以扩大我们的人生,升华我们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