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说创始人,提倡”兼爱”、”非攻”,即人们应彼此相爱,避免战争。墨子也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工匠,深知只讲大道理是无法换来和平的,因此他研究并制造守城器械,到处帮受到侵略的小国御敌。《墨子‧公输》记载,有一次楚国想攻打宋国,鲁班为其打造攻城用的云梯,可说是当时的高科技武器。墨子知道后,日夜兼程赶到楚国阻止,还给楚王讲了一个比喻:楚国广袤富强,宋国弱小贫瘠,楚伐宋,就如同富人舍弃锦衣玉食,跑去抢穷邻居的粗衣糟糠。

可楚王觉得云梯既已造好,不用岂不可惜?墨子于是解下腰带作城,以木片为器械,与鲁班打一场模拟攻防战。墨子要向楚王证明,只要他去帮宋国守城,鲁班的攻城器械就毫无用处!结果,鲁班九次使出机巧的攻城器械,全被墨子挡了下来,即使把所有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战术还绰绰有余。鲁班心有不甘地说:”我知道用什么方法对付你,但我不说。”

其实,这说穿了就是当下把墨子杀了,墨子便不能帮宋国守城了。却不知,深谋远虑的墨子还有后招:”你杀了我也没用,我早就派300位弟子带着守城器械,到宋国城池待命。”楚王大大叹服,说:”我不攻打宋国了!”一场可能的战争,就这样消弭于无形。

·救苦

一般人都认为圣贤才值得敬爱,相反的,在圣贤的眼中,每个人都值得尊敬。基督教发扬博爱,墨子推崇兼爱,儒家阐扬仁义,历代诸子百家、宗教家,莫不希望能发挥人类的慈悲,如佛教典籍《胜鬘经》言:”普为众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愍众生。”人与人之间彼此慈悲敬爱,社会就能和乐自在。

从以上故事来看,墨子不论工艺、谋略还是悲天悯人的胸怀,都胜于鲁班,尤其为百姓安乐奔走之”圣”来看,就可看出墨子悲天悯人之胸怀。有这样的情怀,就是有帮助别人离苦得乐的心,就是有着像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心。帮助别人时,有悲心才能不在乎个人的利害得失,才能全心全力为众生去除困难;对于世间一切痛苦,才能没有贵贱怨亲的分别,而以平等之心施以救济,就如太阳,不求回馈而无私的普照世间。

·正面

然而,悲心不是圣贤独有的,一般人也会有,多数人在平时生活中无所谓善与不善,很多时候都是随着外境生起不同反应,然而,当灾难如大火、地震或海啸发生时,就很清楚地感受到:”这么多的人在受灾受难,非常可怜,我可以做些什么帮忙?”如果有些人在感受到世间的多灾多难,忆起过往所做的坏事时,能有一种“如何弥补?”、“如何赎罪?”的忏悔心升起,再有了善行的念头,这就产生了正面效果。

善与恶很多时候就是一念之差;佛陀当初之所以出家,就是因看到了动物互相残杀,例如人拿着弓箭射鸟,這也就是他最初所产生的悲天悯人的心。世事危脆,我们只要想到还有这么多人活在水火之中,都应以悲天悯人的怀抱,这才不枉在人世间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