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重看《甄嬛传》,见嬛嬛于七夕家宴不胜酒力,出来透气;到桐花台巧遇果郡王十七王爷,又逢牵牛花,果郡王笑道:这花别名夕颜——据说朝生暮死才是牵牛花,这夕颜是暮开晨谢。只是样样细节求真,少了不求甚解的朦胧美。而那花分明是牵牛花,也叫喇叭花。(夕颜亦是日本源氏物语的女子,她是断肠人薄命花,亦招人嫉妒,被光源氏六条王妃生魂纠缠袭击,可谓无辜。)果郡王暗藏了那雪夜以剪纸祈福的小像,千里伏笔,两人在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再邂逅,才有后面兜兜转转的未了缘。宫中男人稀少,单是十七王爷,没事的出没其间,就理应犯规,不过君上不在意而已。甄嬛吟着诗: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倚梅园的红梅牵引了好几个人进来,了却一段纠缠不清的风月情缘。而十七爷根本就是美男子,即使不走进这深宫内苑,也会惹出大大小小的桃花,何况他一心钟情嬛嬛?甄嬛的故事是娥眉女心的成长史,她要是一直活在“君皇乃天上地上”唯一男人,那也许就心甘情愿成为一朵衬托鬓边的海棠花,可惜她比别人多出曲折了的人生。所以戏剧化的宫闱长剧,永远吸引人。
至于甄嬛在宴席吟唱那阕词,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我好像很小,就懂得背诵这宋词,而乞巧节的故事,却是儿童从小看的读物——一个凄艳的爱情故事,被简单化,说成玉帝嫌贫爱富,认为牛郎太穷,不让织女跟他,硬生生拆散两人。又或者王母娘娘为了天宫规矩,不容许织女私恋凡夫,也便是阶级思想作祟。给儿童看的,就以漫画形式呈现,人物叫作萍儿,妈妈说故事——此妈妈的服装很有时代性,穿着鹅黄旗袍,还烫着头发,最后的故事教训是:你们交朋友,不要分穷与富才对。我轻轻微笑起来,这笑意有一丝酸楚。人世不平等,哪里只是穷与富?穿单衣的,看不清穿烂背心的,住木屋的,鄙视躺沟渠边的;仅止于穷阶级,也分三五九等,各自瞧不上眼,也是很麻烦的。
童书保存得很好,是1950年代出版的。封面的七夕人物画得如诗如画,广阔无边的银河,有两颗巨大五角星芒,牛郎织女各在里面,没有了时间的天上,漫长的等待,也便为了这一天。几乎都忘记了对方的容颜了吧?本来可以平凡相对的柴米夫妻,如今无限延长思念,名符其实的长相思,天长地久,总之活得还有盼头,遥远的星空对岸,有个人值得等候。短暂欢聚之后,又再被放逐到银河去,也不再觉得合理不合理,在放大的时间里,可能就因为这样的渴望,爱情才永葆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