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古印度有个迦毘罗卫国,族名释迦。后来新崛起的强大邻国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向迦毘罗卫国要求将公主嫁给他。迦毘罗卫国国王不愿意将公主嫁给他们认为血统不够尊贵的波斯匿王,但又怕拒绝会遭到侵略,于是族中的长者提议将迦毘罗卫国王与奴婢所生的美丽女儿茉利,假装是公主嫁给波斯匿王。
后来茉利为波斯匿王生下王子琉璃,琉璃长大后到迦毘罗卫国学箭术,虽贵为太子,却被人称为奴隶所生的孩子,感受到屈辱,所以琉璃发誓在继承王位后要歼灭释迦族。后来,琉璃王真的继承王位,就要带兵完成他的毒誓。佛陀知道后,就在琉璃王兵马经过的路上等他,琉璃王见佛陀挡路,下马询问。佛陀就回答他:“亲族之荫,更胜余荫。” 明白指出了琉璃王要攻打佛陀亲族迦毘罗卫国的意图。
然而,佛陀在这之后也没能阻止琉璃王的侵略。当时摩诃男即向琉璃王告罪,请求琉璃王杀他,放过迦国人民,但琉璃王不肯。摩诃男于是请求琉璃王让他潜入水中,先让迦国人民逃亡,在他出水后,再开始杀戮。琉璃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没想到摩诃男入水后,将头发绑在石头上自尽,琉璃王等了许久,派人入水才发现摩诃男竟为人民牺牲,但他并未受感动,仍旧下令屠城,于是释迦族就灭亡了。
在屠城之时,号称神通第一的佛弟子目健连用神力将500个亲族置于碗中,希望他们可避过这一劫,但屠城后,一看碗中500人全化为血水,于是目健连问佛陀是何原因?佛陀说:“神通不敌业力”,并说了这件屠城事件的原委。原来,在久远以前,一村落有一大池,池中有许多鱼。一天,村民决定要将池中的鱼全部捞出吃掉。捞出后,有一条最大的鱼。有一个孩子本性慈悲,但却因为好玩,拿着棒子敲了鱼头三下。当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带领的大军就是当时的鱼群,当时的村民就是现在的释迦族人,而当时好玩的孩子就是佛陀的前世,虽未吃鱼,也因敲鱼的业,头痛了三天。
·相报
分享一首偈:“千百年来碗里羹,怨声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这一首偈语是奉劝世人,要有慈悲心,少杀生。“千百年来碗里羹”,自古以来,我们饭桌上碗盘菜汤中,都是屠杀一些动物的生命身躯所煮成。“怨声如海恨难平”,众多的生命无辜被杀害,成为我们的口腹之需,那无声的怨恨像不平的浪涛,一如大海般深广。为了贪着一时的口腹之欲而杀生,必定会造下另外一种因果,“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就是最好的写照。
今天是911事件的24周年,而放眼现在的世界,还是一片暴戾凶残,人与人国与国,常常彼此伤害械斗。究竟世间上的刀兵劫难,是从哪里来的?只要听听屠门半夜的霍霍磨刀声,便知贪欲炽盛,有了这样的因,自然遭致社会怨憎相报的果。
·培养
有句话也说:“既造杀生业,果报必被杀;天理有循环,种瓜就结瓜”,刀兵劫就是众生所造的杀生共业之因的杀业之果,杀心造杀业,杀业作杀因,杀因生杀果。这是很明显的道理,而许多人却选择不相信。佛门常劝人素食,不要太计较吃食,要培养慈悲的心,也就是儒家常说的“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一念的悲悯心,就是人间的净土。
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慈悲心,不要放任儿童玩弄幼小的动物,应该劝导他们从小珍惜和体恤生命,如同白居易诗中所说:“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悲悯之心要从小培养,将来幼儿长大了,心里头有慈悲,对社会才有正面的贡献,人间才能充满祥和与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