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印度恒河平原一个名为安比卡布尔市的小城镇,居民近来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拿着一袋塑胶瓶、塑胶袋或废弃包装袋,不是送进垃圾桶,而是走进一家名为“垃圾咖啡馆”的地方。这里不收钱,却能换来一份热腾腾的餐点。
这里是印度第一个以“垃圾换餐”为特色的咖啡厅,由当地政府于2019年10月推出,目的是鼓励居民收集塑胶垃圾,减少街头废弃物,同时帮助弱势族群,被视为能同时解决“环境与饥饿”的社会创新。
民众只要交出一公斤的塑胶垃圾,就能获得一日三餐;若交出半公斤垃圾,则能换来一份午餐。对游民而言,这意味着用手边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就能换来饱足的温暖,而对地方政府来说,这些回收垃圾会被处理,用于铺设道路或再生建材,让废弃物重获新生。
印度长期面临塑胶污染问题;印度每年产生超过2500万公吨塑胶垃圾,回收率却不足30%。这些废弃物多数进入河川与海洋,不仅影响生态,更加重公共卫生问题。垃圾咖啡馆以创新方式,让垃圾变成货币,直接刺激了居民参与回收。
垃圾咖啡馆的成功,吸引其他城市的关注;它让人思考,原本被弃置的塑胶,其实能转化为人们生存的养分;原本被忽略的街友,也能透过参与回收重新连结社会。这样的互动,让人看见环保不再只是口号。
·两利
世间法的助人也好,出世间法的教化也好,都应使对方能确立与坚定其信心。一般人说话或者行事,常使人感到挫折丧失信心。如果我们能多说赞美鼓励他人的好话,多做助人健康成长的好事,除了增进他人的信心,也能提升自己的好人缘,这是自他两利的善法。佛教经典中常谈及“欢喜”,欢喜意为喜悦、快乐,欢喜有体会佛法层面的欢喜,还有世间欢乐面向的欢喜,为人带来欢喜,就是给与快乐与化解苦恼的慈悲表现。欢喜因此是菩萨道的重要修持法门。
·倡导
快乐或主观的幸福感,对个人与社会有积极的影响。快乐较属个人性,短时间的;幸福感则为持续时间较长的满足感。快乐具有许多正向心理效用,快乐的人有较高的自尊和乐观外向的个性,较不以自我为中心,较少表现敌意,比起不快乐的人,他们也相对慈爱、宽容、富创作力和人际关系比较好。因此,给人欢喜有其重要意义,自己先能有喜悦心,从而将欢喜带给他人,促进群体的总体幸福感。
在人间生活,我们也要让自己和别人都活在希望里,有希望即能推动积极的努力,进而帮助更多的人。别小看自己或别人的善举,能夠倡导把财富供养十方大众,才是积聚金钱的意义,这是莫大的善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