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喜剧人喜剧桥段成了影视界的第一刚需。本来这是好事情,笑声主权也是人民主权的一部分,但当下的情况是,插科打诨正在成为所有人设所有故事的必要条件。
不合时宜的喜剧桥段,引发的就是尬场尬笑,看着《朝雪录》里一群郡主王爷毫无同理心却花枝招展地插科,看着《华山论剑》里绝世高手们闯荡塑料江湖的打诨,有时候真的佩服有些编导,都尬成这样了,还能一路坚挺着,真是比拍黄片的还悲壮。而作为吞服了无数尬笑的职业观尬人,真想提醒业内人士:警惕陷入喜剧焦虑。
本质上,影视剧中的喜剧焦虑,跟古偶剧里的爱情焦虑一样一样的,而现在的问题是,喜剧焦虑叠加了爱情焦虑,类似相亲角的家长,要把全世界的男男女女配成双,同时,被速配的男女还得让所有人乐开了嘴。这就不仅是既要又要还要,这是既要压水花,又要让水花溅观众一脸。在这种难度系数“碟中谍”的总纲下,所有出场角色都必须分担一些笑点,因为一个伪市场共识已经形成:哪怕用一些实际上并不好笑的桥段,也要把场面塞满,不许观众放空,如果人物实在不好笑,就尽可能让角色带点疯感,如果角色疯感出不来,就让画面疯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