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这是一名台湾老师写的文章,文章的名字是“教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文中这么写道:“在我教书第十五年时,曾和一位资深前辈闲聊。他说,这个社会有士农工商,每个阶层都要有人去做事,每个人都抢着去当读书人,以后谁来生产和贩售产品?并不是只有书念得好才是最高尚的事。每个人都有他的长才,找到自己的天赋发挥才能,行行都能出状元。”

前辈的话敲醒了在教学迷雾中的我。自此之后,我开始花更多时间与精神去发掘孩子们的天赋,并且我知道未来无论孩子们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他们所需要的能力都是有意愿主动学习,并能与他人沟通、互助合作,且具备责任感及克服困难时的毅力与抗压性。这些都是考试无法评量,却是一辈子都能用得上的能力。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刚开始他经常缺交作业、座位凌乱、学业成绩也跟不上。后来,我经常肯定他的努力,即使他的能力只能做到一般人的百分之二十,我也给予赞美做为对他的鼓励。结果这个孩子在自信心建立起来后,开始每天主动交作业,也热心帮忙处理班上不少事务,在他的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认真学习。他认真的态度同学有目共睹,进而也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

现在AI人工智慧当道,未来教育人类知识的任务势必有许多可以让AI代劳,然而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们在未来能因应世界潮流的剧烈变化?教师唯有教育孩子,让他们学习做一个更好的人,好好的学习彼此相爱,有同理心,能看见别人的需要,这是身为教育工作者当前的一大课题。”

·松柏

如何成为更好的人?四点参考:

一、要如松柏,耐得考验:人生的境遇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更好的人,就是能从逆境中突围而出的人。就像松柏一样,经得起岁寒霜雪的考验,才能更加蓊郁苍翠。所以我们要能经得起磨、吃得了亏、受得住苦;能够耐得了人情的艰难,忍得了世事的委屈,才能超越、升发。

二、要如根识,各司其用:人的眼、耳、鼻、舌、身、心,眼看、耳听、鼻子呼吸空气、舌头品尝咸淡等,彼此各有所司,各司其用。一个人不管在任何时间、空间,人我之间都能把自己运用得恰到好处,都能如观世音菩萨一样千百亿化身,这就是有用的人。

三、要如盲跛,与人互助:世间上,不可能人人都是十项全能。但是人不一定要万能,只要肯能;就如一个人眼睛瞎了,或是腿断了,只要彼此合作,盲者可以背起跛子走路,跛脚的人可以指引盲者方向,大家互助合作,必定能够走出困境。所以世人千万不能独断独行,须知人一定要借助很多因缘条件,才能生存。因此懂得与人互助,才是更好的人。

四、要如圣贤,不轻后学:不轻后学就是做人应有的尊重。一个有用的人,自许自己是圣贤,但也要能不轻后学,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真正的圣贤,不在于自己成就多大的事业,而在于能给人因缘、给人空间,有心量提拔后起之秀,这才是圣贤的典范。

·雕刻

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雕刻师,但有的人不知道将自己雕塑得更美、更好,随便糟蹋自己很可惜,我们要求好,关键就在于能量能不能逐渐扩大。真正有用的人,要具备能大能小、能前能后、能冷能热、能饿能饱、能动能静、能有能无的性格与担当。所以,这样的学习是没有尽头的,重点就是自己不能自满,不断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