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37岁中国宁夏男子何瑞祥,以开挖土机为业。为实现年少梦想,2024年6月起他开着挖土机,展开环游中国的“好事之旅”;沿途中,他帮司机捡煤块、协助拖吊遇险车辆、半年内填平马路的6679个坑洞,还在藏族村落免费帮村民修房子;6个多月走1万多公里,视频获百万网友点赞,被外界誉为”清障侠”。
“别问兜里有多少钱,就问你的青春还有多少年”,这句话是驱动何瑞祥出发圆梦的初心与原动力。何瑞祥婚后生活平淡而踏实,但心中一直藏着环游中国的念想,考量这2年工作较少,他灵光一闪,“何不开着一台轮式挖土机环游中国?”妻子也支持他。于是何瑞祥就出发了。他驾驶着最熟悉的挖土机,一路从宁夏到甘肃、新疆,穿越西藏羌塘无人区到阿里地区,走到那曲、拉萨,再顺着318国道,一路进入四川甘孜州,又沿着317国道重回西藏,6个多月走了1万多公里。何瑞祥拍摄分享的善良与温暖的视频,短短6个月就吸引200多万粉丝关注。
视频中,何瑞祥会开着挖土机,清理落石与泥土;看到路边陷入沟内的车辆,就主动帮忙吊拖;路边翻倒的煤车,他二话不说就去协助;而就地取材填平路面大小坑洞,对旅途中的何瑞祥更是家常便饭。此外,何瑞祥还协助在下雪天邀他回家暂住的藏族居民,帮忙燃灯以及修缮7至8个村民的房子。离别之际,家家户户还送上“哈达”,令何瑞祥相当感动。何瑞祥说:“以前我觉得自己只是在工地开挖土机的人,没想到能帮助别人。”村民们说:“他的挖土机,就像移动的善行站,走到哪儿,就把便利带到哪儿。”
·心量
俗话说:“海水不可斗量”,海之阔难以用器皿衡量,一个人能够无私,胸怀必定宽广,自然品高德重,如果还能以“无欲则刚”作为立身之道,则当发心、行愿,能为社会做多少好事,就做多少好事,也不要认为善小而不为,因为心可以越发越大,愿也可以越行越远。
过去子夏曾问孔子,什么是“三无私”?孔子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意思是:天地无私,所以能成其大;日月无私,所以能遍照十方。人生要想有一番作为,必须有无私的心胸,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为别人、为公众而做,自然会有大众的因缘来成就。凡事只想到自己的人,到头来不但没有助缘,势单力薄也难以成事。
无私无我让我们扩大心量,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无,不是没有原则,反而是有更大的原则;无,不是没有是非,而是有更超越的慈悲。
·奉献
佛教认为,“解脱乐”才是究竟的快乐,而追求解脱乐的唯一道路,就是行菩萨道。然而,很多人认为自己层次低,走不了善行的菩萨道。其实不然,人类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半来自圣贤们“为奉献而奉献”的精神,才能获得后世对他们的歌颂和赞叹,但如果他们当初仅是为了自私而努力,而且只为大事而做,那么后人大概也不会传颂他们的功德。
当我们做事时,如果能抱着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的态度,完全投入尽责尽心,丝毫没有想到背后的目的,就能够无私地付出,并体会到快乐。尽责就是埋头耕耘,有没有收获自然老天有眼。所谓老天,其实就是因果,如果我们付出的多,却得到的少,就表示因缘尚未成熟,那就继续努力吧!如果能这样想,得到成果时既不觉得意外,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没有得到,也会知道是因缘还未成熟,而不会感到气馁。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不为追求任何目的,只为奉献而奉献,这种精神就能为自己带来解脱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