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们的房屋边侧上长着一排多年生的薰衣草。它们在原地都长得挺好的,但只开着零星的花。我总觉得它们需要更多阳光才会爆花。于是,便将它们从阴暗的角落都移植到阳光普照的后院。我每天细心地灌溉它们,满心期待盛夏的后院会呈现一片紫色的浪漫花海。然而,这样的美梦还不到两周就破灭了。原本枝叶繁茂的薰衣草被移植后就逐渐出现萎蔫(niān)的现象。所有的叶子和枝干都纷纷下垂,失去原本挺拔的样子。几天后,它们陆续倒伏在地上。结果,十多株薰衣草仅有两株侥幸存活下来,我的花海梦也因此戛然而止。

我和先生可是连根带土,小心翼翼地把薰衣草从原地移植到后院的,怎么还是功亏一篑?一位有经验的花友说我们的薰衣草是死于移植震荡(transplant shock)。她说,在移植的过程中,不论我们多小心都会无可避免地对其根系造成伤害,尤其是已经稳固生长的成熟植株。一旦损伤了根系,其供水能力就会急剧下降,但地上的叶片仍旧不断地通过气孔蒸发水分,这将导致水分供需严重失衡。因此,在移植前一定要剪掉大部分的枝叶,但我们就漏了这一步。我们的另一个错误就是在初夏的时候进行移植,而非冬季休眠期或生长缓慢期。这无疑加速了水分的流失,大大降低了它们的存活率。

这事之后,我常不自觉地把因移植而死的薰衣草和我在墨尔本所接触到的新移民联想在一起。植物被移植会面临震荡,甚至死亡的风险,人们从原生地移居他处又何尝不是如此?两者之间颇有雷同之处,故我称之为“移民震荡”。这些人大都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来到澳大利亚,以为可以自此打开幸福生活的大门。然而,真正落地生活后才察觉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也因此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