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关于过度实习的讨论颇多。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毕业生难免产生就业焦虑,在读本科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争相通过实习累积工作经验,希望在求职时更占优势。这不免让我联想网上流传关于应聘机会的黑色幽默:招募岗位几乎都要求应聘者需至少三到五年的工作经验。黑色幽默折射了应届毕业生灰心的心理,无论这则“笑话”与现实有多贴近,就业竞争激烈本客观存在。
不知不觉,距离我出国留学竟已有11年。届时还是本科生的我,某天在聚会上听闻不少学长学姐毕业后仍处待业中,长达半年才找到工作。当中有太迟开始找工作的缘故,也可能专业不对口,原因众多。但这种“毕业即失业”的焦虑是很真实的,而缓解焦虑最直接的方法便是不断实习,练习面试,吸取经验。因课业繁忙,当时我主要将实习排在大二、大三的暑假和寒假,完成关于企业传播与公关、合作事务、翻译、内容营销的实习,实习环境也包括初创企业、非营利企业及政府部门。
虽然最后找到的工作和实习内容无关,也非转正机会,但当时的四份实习给了我参加面试的底气,也通过实际经历表达了认真、充满干劲儿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对于就业方向感到迷茫的我,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不一样的工作内容、不同的工作环境,摸索出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擅长与不擅长的东西。甚至在上大学之前在餐饮业和零售业的兼职,回母校当代课老师等经验都无比宝贵。不是所有经历都一帆风顺,但无论好坏,每一段体验都让我明白了自己所重视的价值观,也教会了我去珍惜那些愿意平等地、真诚地去善待他人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