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拓片是年少时去西安旅游,那里有闻名遐迩的碑林,商店里有黑底白字的拓片出售。后来去吴哥窟旅行,旅游景点外孩童兜售1美元一张的红色纹样拓片,买回来后配上黑色画框,至今挂在家中。第一次接触拓碑是在2019年12月,带着国大建筑系学生前往安溪文庙考察,当地文旅部门为了推广传统文化,设置了拓片馆,在陪同的工作人员指导下,你一下我一下地拍打,完成了一幅四字横幅拓片,一群人开心地合影留念。
萌生拓碑的想法是在新马田野考察时,眼见石雕有着相机难以呈现的美,有些碑文则是有着难以辨识的轻浅字迹,渴望能以拓片的方式记录。于是上网买了全套的拓片工具,打算找个视频自学,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工具买回来后一直闲置着。
前段时间看到《联合早报》报道国大余康与王思思两位博士研究员在新加坡展开的拓碑工作,极为敬佩,不久后巧遇他们,正巧他们计划到九龙堂拓碑,于是担当起介绍人的角色,也请他们教我拓碑,两人慨然应允。约定时间在九龙堂集合,我带上网购的工具,看到他们打开工具包摊开宣纸后,才知道网购的工具仅供新手尝鲜,真要拓碑是完全不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