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渐长,记忆力衰退,近来特别严重,只好请教家庭医生。被告知这是正常现象,谁也不能避免。想减缓退化,只能平日多用脑筋。医生建议我多玩推理游戏,如下棋,麻将和桥牌。

不论象棋围棋,我都喜欢,但对手难求。并不是表示我棋艺高,而是对弈讲究的是棋逢敌手,对手太强或太弱,都只会长胜或长负,双方都索然无味。但找一个造诣和自己差不多的,谈何容易?所以对下棋只会偶一为之。

桥牌是一种游戏,相信很多人读书时玩过,是培养社交关系的最佳工具,当时大家当是消闲,也没有认真看待。毕业后大家更因营营役役而放弃,只有少数人能够坚持下去。

打桥牌是训练脑筋的好办法,普通人玩桥牌,被动出牌,只要不把花色弄错即可。但高手却不同:他们在出了几张牌后,便能把各人手中的牌,猜得一清二楚。其中用的记忆和分析,不容小觑。

人与人的沟通,不外乎文字语言,又或是肢体动作。如果游戏时禁止用这些方法来传达信息,是蛮有趣的事情。这类的游戏有三种:灯号、旗号和桥牌。桥牌赛不容许有面部表情,谈话更不允许,(重要比赛叫牌时更有挡板,搭档看不到对方)。牌手要用纸牌精准传递信息,暗合古人心有灵犀的意境。

老董是桥牌迷,他强调桥牌讲究的是合作无间,和伙伴心意相通,麻将的各自为战的模式在互动方面可逊色多了。老蒋可不同意,桥牌从始至终只有一个合作同伴,但麻将的携手战友却每局不同。只要一家做大牌,其他三家便很有默契地联合一起来对付,风云变幻,上一局并肩作战,今局却可能是死对头。

另一位麻将迷老邱补充:“麻将玩法,三三一组,由开局时的杂乱排到井然,从无序到有序,只管自家建设,各人互相竞快。反观下棋和桥牌,以破坏为主,誓要消灭对方为乐。在情商教育方面,麻将比较健康。”

老罗插嘴唱反调:“总而言之,麻将牵上赌博,社会对它印象不好。有些人沉溺其中,金钱健康双重损失,家庭事业都受影响。”他说的不无道理,我小时家教严,孩子只能在新春期间才准玩麻将。时移世易,现代人思想开明,觉得麻将是训练脑筋的好方法,不但不阻止,反而鼓励孩子参与,只强调不得沉迷。

智力游戏不少:单人的数独,两人的对弈,都是脑部运动。桥牌和麻将,除了活化脑力外,还可以互相作心灵交流,更能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