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信息: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上学时穿了一件特别的衣服,或者戴了特别的配饰,以为同学都会注意到自己。又或是,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摔碎碗碟,以为其他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然而,结果是,没有太多人发现你穿了什么,或者佩戴什么;而摔破碗碟,短时间会引起注意,但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会儿就会被其他事带走了。
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焦点效应”(也叫聚光灯效应)概念告诉我们,虽然你是自己世界的中心,但不会是别人世界的中心。别人最关心的是他自己,而不是你,不要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影响。
很多人在社交场合感到焦虑,以为自己的穿着和形象不好,或者担心说错话,害怕缺点被别人发现,于是渐渐地变成了社交恐惧症。其实哪有那么多人关注你?即使有人注意到了你的尴尬,也是一瞬间的事,哪有功夫一直花心思在你身上?
根据焦点效应的启示,我们在言谈举止方面应怎么做,以克服“社恐”呢?一、不要高估你在别人眼中的影响和作用。在社交场合大胆开口,即使说的不好,别人也不会在意。演讲时,对自己的表现不要过分焦虑。如果出现口误,自然改过来就行;即使说错话,事后也不要过分懊悔。二、在和他人交流时,可以主动把话题引导到对方身上,对他的事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充分满足他的”焦点”欲望。比如,和客户交谈时,引导对方说高光时刻、难忘的经历,这会让气氛变得融洽,进而促进合作。
美国著名作家费兹杰罗有句名言: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一流智慧的标志。而用到焦点效应上,我们既要避免自己的焦点欲,同时又要满足别人的焦点欲,这是一种高级的交际手腕。
·打坐
社会上很多人的状态是焦虑的,为什么焦虑呢?很多时候并没有明确理由,就是感觉压力大。还有就是外在的变化,自己无法面对,总是害怕失去,却又常想着失去了怎么办,就构成焦虑。我们和人交往,要看到问题,也要通达问题。焦虑导致的恐惧是什么造成的?《般若心经》告诉我们:要远离恐怖,须强化智慧;对一切虚幻假象,尤其那些自己想像的要能透彻认识,然后告诉自己,这些外来的逆境,都要有勇气担当。
焦虑、烦恼时就打坐;宇宙天地,一切都在自己这一坐,这时候就会有力量,感觉人生没什么过不了的。尤其一些从政的高官、地位很高的人,忙碌不堪,假如每天有打坐的习惯,有禅修的功课,三分钟或五分钟也好,对自己身心的安定都会有帮助。打坐能达到什么境界呢?就是悟;修好一颗心,就有觉悟。
悟的境界,没有人我是非,没有动乱,一切安详寂静;过去的事情,还有念头而起觉得会发生的事,统统都集中到我面前,我不随着时间流转,时间随着我而停止、静下来了。
·求助
过份的焦虑和恐惧,让自己陷入永无止境的忧虑,这些都是杞人忧天。世间事物,本是无常多变,平时要有应变的准备,临事只要因应得当,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当问题发生、状况出现时,切记不能视而不见,要积极运用资源与智慧来处理。如此,原本遇到不好的状况,就有可能变好;在尽力处理过后,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挂在心上,要能够放下,而且凡事尽心尽力就好,不必要求自己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很多时候,社会上的很多压力,其实都是自己给的。过度的忧虑,均无法改变事实,唯有积极面对,运用智慧处理问题,才能克服困难、解除压力。然而,如果哪天自己发现问题严重了,情绪像是跌入难以自拔的无底洞,这时也要记得寻求帮助;懂得求助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弱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