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35岁的阿良,每次回家探望父母总会发现家中又多了许多捡来的家具。这些物品让家中空间变得拥挤,他问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做,父母总回答:“会用得上”。然而,家中物品堆积的程度已远远超过生活所需,这让阿良感到十分头疼。
事实上,阿良的父母可能患有囤积症。囤积症也称为松鼠症,就像要过冬的松鼠,喜欢在窝里囤积大量的坚果,坚信某天会用上,但最后很少吃。囤物症主要的特点在于:一、患者难以丢弃囤积的物品、囤积行为来自于自己认为要收藏,丢弃了会带来痛苦,以及二、患者的囤积行为影响到了生活品质。
这种心理症结有三个类型:购物型、拾荒型和情感型。讲白了,就是舍不得扔,终究聚敛成灾,也就是“贪多嚼不烂,恋旧斩不断”。很多人以为囤积症是懒惰和不讲卫生,但其原因复杂许多。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无法承担选择错误的后果,害怕“做错决定”。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当囤积行为已经让你的身边的人感到痛苦,生活也因此而混乱,就需要积极寻求帮助来改掉这个习惯。
·四好
断舍离源自佛教的思想概念,断绝执着、舍弃身外之物、实现心灵解脱和自由。做好断舍离是整理收纳的第一步。有专家指出,“一条粉粿”是整理收纳的四个步骤口诀,分别代表集中(一)、挑选(条)、分类(粉)和归位(粿)。居家整理时,究竟该留下什么、该丢掉什么? 先做分区整理、拆开纸箱、清空空间、集中物品,挑出不要的,留下常用喜欢的,用不到的就捐赠结缘。
整理应从自己的心开始,要尊重别人的物权,不要乱丢别人的东西。摆放物品时,也要按照个人生活动线和习惯,使用频率高的物品放在黄金区、建立个人的黄金区并加以标示。而收纳的七口诀则是:三定(定点、定量、定管理)、四好(好拿、好收、好找、好维持)没烦恼。我们购物时,应该只买需要的、空间不足不买、拟购物清单、不跟随潮流购买。做好居家整理,既能省钱,更能享受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何乐而不为?
·舍得
《佛说八大人觉经》中说:“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在透过物品进而了解自己,以断舍离的心态去训练自己,也就是对“自我的觉察”,放下心中执念,令身心得大自在。一个人如果不能舍去陈旧的陋习,如何更新、进步呢?学佛就是要“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归真、舍虚由实”。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就是舍,不舍,如何成佛?
吾人要能学习舍的性格,舍去性格上坏的,也会得到好的。当我们把烦恼、悲伤、无明、妄想都舍了,自然就会得到人生另外的一番新境界。所以,当我们碰到“贪多嚼不烂,恋旧斩不断”的情况,可谨记“以舍为得”的妙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