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过去40年,亚马逊雨林经历了大规模的伐木、开垦牧场和采矿开发,导致森林砍伐和对原本遗世独居的部落原住民的生存迫害。相对的,也有一批生物学家、野生动物摄影者和探险家,前往雨林深处进行研究和拍摄,逐渐揭祕亚马逊雨林中的特殊物种,让世人惊叹这块土地丰富的宝藏。

例如,美国水生生态学家特鲁希略,花了30多年研究南美洲的粉红河豚,帮助了解亚马逊的水生健康状况,同时希望透过自己与亚马逊河豚的深厚感情,激发人们以更具同理心的方式保护亚马逊河。他表示,粉河河豚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淡水河豚,也是友善的生物,充满无限好奇心,平日游弋在亚马逊河沿岸的淡水溪流。

另一位探险家、生物学家兰纳,在过去10年,专心致志在拉丁美洲进行“螳螂计划”。团队深入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到秘鲁亚马逊雨林,几乎每天都与螳螂和其他昆虫为伴,并针对雨林螳螂的研究和探索做出贡献。兰纳的客厅就像实验室,里面同时饲养50到200只螳螂。他毕生致力于研究、分类螳螂,并精心照顾牠们。兰纳就已鉴定出近10种螳螂可能的新物种,及在其他地区不曾出现的昆虫种类。

亚马逊生态群系物种丰富,有超过300万种物种生活在雨林中,超过2500树种及5万5000种野生植物。事实上,在亚马逊丛林里,随时可能遇见美洲狮、美洲豹、豹猫、狐狸等大型哺乳动物,食蚁兽、长臂猿、野猪等也十分常见,而河里更有无数鳄鱼、蟒蛇和食人鱼。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则超过10万种,包括7万余种有名或无名的昆虫。

·危机

雨林对人类乃至整个地球都具有救命之功,可是却没有受到重视和保护,近几十年来已被大量砍伐,用以作为造纸等工业用途,甚至开垦成畜牧场、农业耕地、商业建设等。热带雨林减少,不仅意味着森林资源减少,尤其生活在森林里的万千生物也将走向灭绝,全球的生态系统更可能因此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森林过度砍伐,会使土壤侵蚀、土质沙化,引起水土流失;人类滥垦、滥伐、滥建的结果,也让土石流灾情频传。

种种迹象说明,未来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的环境问题,除了全球暖化、臭氧层破坏之外,还包括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乃至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危害,甚至大量工业废气导致天降酸雨,严重汙染河川、土壤,其结果是未来人类还将面临饮水与粮食短缺的重大危机,甚至为了抢夺有限的资源而爆发战争等。

·自救

早在100多年前,美国一位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华盛顿州的一个部落领袖,主张与白人移民和平共处,美国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西雅图市),他曾经说过一句震撼世界的名言:“地球不属于我们,我们属于地球;我们人类只是蜘蛛网中的一丝一缕罢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类使用地球,但并不是拥有整个地球。因为在地球上,还有万千的含识生灵、情与无情,也和我们共同生存在地球上,大家都是地球村的一分子,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权,所以对于其他物种,我们要给予平等的尊重、爱护。

人类应如何自救?当务之急就是要有所觉醒,要认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它是虚空中的一个大宇宙,其中自然界的大地山河、森林草原、社会环境好坏,对我们的生存都有重要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感谢各种因缘,我们要谦卑的尊重生命,我们要平等的对待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