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一位农夫天天辛勤地工作,他感恩耕牛的付出,因为这头牛为他减轻许多劳力;他也感恩大地的赐予,有这片土地可以耕作,才能有所收获;因为凡事感恩,所以他认真地耕耘,让农作茁壮成长。
一天农闲时,他想到自己一生忙碌,也应为将来打算。他想到有位修行者,自称所住的地方是一片净土洞天。农夫起了一个心念──到底什么叫修行?修行的境界又是如何?内心生起疑问,于是决定去请教修行者。
他到山上,在一个山洞里见到这位修行者,他很尊敬地请教:“请问您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修行,到底所求为何?”修行者说:“我要练就一念耐得久的心。”农夫听了就和这位修行者对坐,沉默许久。突然间,农夫起身离开,非但没有恭敬地道别,反而在走出山洞后,还回过头来对修行者说:“像你这样的修行,将来会坠落地狱。”
修行者一听,对于农夫的无礼言辞非常生气,当下就追出洞外,对着农夫破口大骂。农夫不急不徐,哈哈大笑地说:“你不是要修一念耐得久的心吗?怎么一句不中听的话,就让你耐不住了?”修行者听了,顿时感到羞愧。
·修为
深刻的内在修行,以积极入世的法门来净化身口意的汙浊。也就是说,修行要在人群中,以人与人之间的人事物,修练自我心性。当然在人群中修行,也不是非要能“化凡心为圣心”不可,只是,通过修行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是可以达到的。而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所修为的,就有四种:一、忍得过: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逃避,直面逆境,以及四、放得下:放下偏执,放下不甘,放下欲望,平平淡淡,简简单单。
·化解
修是实践,有修的人生才会圆满,才会增加我们的福德因缘。修行在生活中。能用慈悲的语言度人、用慈悲的眼光待人、用慈悲的面孔对人、用慈悲的双手助人、用慈悲的心祝福人;生活中有善法,才叫做修行。日常与人交往,我们可以身做好事、口说好话、心存好念;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是散播慈悲、传递喜悦、服务人群,以善的力量克制自己的贪、嗔、愚痴,这才算是真正的修行。
一个社会的不安定,究其原因,不外制造噪音、随意停车、交通不让步,想骂什么人就骂什么人等。今日世界到处都在讲祥和的重要,但如何才能达到祥和?注重内心的净化,减轻人的无明、我执就是根源。而正念修行,就是在是消除、化解我的意见、我认为、我要什么的执着。
无我,则无对待、无颠倒,就不会有纠纷;慈悲,没有敌人,就能走遍天下。所以,从慈悲做起,便是自己能为打造祥和社会所能尽的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