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年头起,每月一次的电台特约节目,内容多围绕老头“漂泊”C国14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点一点谈来,竟都快一年了。恰逢特殊节日或偶遇热门事故,主持人会“出题”要求“作答”,比如上期就以我多次“带团”的经验问曰:“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开场白,立马被我拦截——因为那是今人的错误延用!明代董其昌《画决》的原文:“……气韵……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说明“读书”和“行路”对山水画的气韵同样重要,绝无偏重任何一方之意。

于我而言,旅行更多是为了“印证”读书所得的乐趣。比如北京和台北的博物院,我都曾四“进宫”:一半因为带学生,一半是自己想去要去还想要去。《诗经》里栩栩如生的“螽(zhōng)斯”,得从“翠玉白菜”这玉雕上发挥些许想象吧?这产卵据说可多达百枚的小小昆虫,却寓藏着清代瑾妃父亲的大大心思:希望四女儿可为光绪帝开枝散叶,所以才会将“翠玉白菜”作为珍贵的陪嫁品。这本是极为美好的祝福和祈愿,可惜光绪最爱的却是五女儿珍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