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男中音歌唱家吴翰卫和女高音歌唱家丁湘庭携手呈献歌剧二重唱专场“男高止步”,节选《茶花女》《弄臣》《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著名意大利歌剧中的经典场面,通过这些容易入门的歌剧选段,改变人们认为歌剧“听不懂”的印象。

“歌剧演起来又慢又长,歌词全是外语听不懂……”相信这是很多人对于西方歌剧望而生畏的刻板印象。

本月19日下午,在维多利亚音乐厅上演的“男高止步——版本2.0”(No Tenors Allowed v2.0)音乐会上,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这场由本地男中音歌唱家吴翰卫和女高音歌唱家丁湘庭携手呈献的歌剧二重唱专场,节选《茶花女》《弄臣》《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著名意大利歌剧中的经典场面,搭配叙述者的剧情介绍和串场演出,将让许多人重新认识歌剧这门艺术。

吴翰卫说:“这将是对歌剧初体验者非常友好的一次经历,我们希望以这样的形式让歌剧触及到更多元的听众群。”

男高音“禁止入场”

音乐会的名称听起来有些无厘头又好笑,为何一场歌剧音乐会要如此“针对”男高音?吴翰卫透露其灵感来源于1990年代,美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托马斯·汉普逊(Thomas Hampson)策划的同名专辑与系列音乐会“No Tenors Allowed”,所有演唱的歌曲皆为男中音和男低音的咏叹调或重唱。

2019年,台湾现代舞表演团体云门舞集的创办人林怀民,以传统京剧“一桌二椅”的舞台概念颠覆性地制作意大利歌剧《托斯卡》,吴翰卫参与饰演反派主角;之后,林怀民再度以“一桌一椅”的形式制作了一场普契尼浪漫二重唱专场。参与演出的吴翰卫觉得,只有两个人的二重唱专场也可以非常打动人,于是构思了男中音与女高音的“男高止步——版本2.0”。

大约两个月前,吴翰卫与丁湘庭茶叙时提议这个想法。丁湘庭听了后又惊又喜又紧张,她说:“我必须承认这些都是非常容易入门的歌剧选段,旋律优美动听且故事情节丰满。不过,这些重唱选段都很大块头,有些要10分钟甚至20分钟,无论从体力还是情绪上都很消耗,而且其中大部分曲目我都没唱过……”

虽然如此,丁湘庭还是很期待这场特别的歌剧音乐会。她说:“我在这场音乐会中要饰演许多不同角色,每个人的剧情和性格都不一样,服装也会随之变换,有种变身术的感觉。”

两主角上演百变秀

导演汤新新(右)为两位演员导戏。
导演汤新新(右)为两位演员导戏。

和一般recital(演唱会)不同的是,两位歌唱家不只是站在台上唱歌,而是像真正歌剧演出一样,在构思中加入表演、走台、服装等设计。为此他们请来经验丰富的歌剧导演汤新新,指导舞台和戏剧方面的彩排。

汤新新说:“湘庭在这场演出中的角色跨度非常大,从贵族名门的富家女,巴黎风月场的交际花,再到乡村草台班子的女演员,她和Martin(吴翰卫)之间的关系也在朋友、情人、父女之间转换。我作为导演的职责,就是给他们一些额外的支柱或把手,把戏剧的氛围演出来,让观众走进去。”

这场音乐会的节目,包括《茶花女》中,男主的父亲为了维护家族名誉,规劝女主离开自己儿子的场景;有《唐帕斯夸莱》(又名《骗婚记》)中,女主为了跟心爱之人在一起,与人合谋哄骗单身老头的搞笑剧情;也有20世纪初意大利“写实主义歌剧”《丑角》中,令人揪心的情节。

叙事者串场铺垫剧情

为了减少观众在语言上的隔阂,充分地享受音乐和戏剧本身,吴翰卫亲自翻译了全部意文歌词,以英文印在小册子上;此外,舞台上的叙事者角色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什利达(Shridar Mani)是本地歌剧团体“歌剧人”(The Opera People)的联合艺术总监,也是位歌剧学者。他将在舞台上以叙事介绍引导观众进入剧情,并不时客串剧中角色,为剧情的递进做必要的铺垫。

在汤新新的设计下,音乐会将以《丑角》的开场白拉开序幕。“丑角”吴翰卫娓娓说道:“戏子即使穿上寒酸的小丑衣服,他们仍是人类之子,有血有肉,跟各位一样生存在人间。”他宣布戏剧就此开始,以近似“戏中戏”的结构让演出在一开场就拉满张力。

虽然整场演出不会超过两个小时,但丁湘庭说这场音乐会比演出整部歌剧在体力上更具挑战性,因为通常在完整的歌剧演出中,每个角色都会被安排合理的上场和休息的时间。

因此,什利达还特别为观众准备了歌剧知识的小测试,一方面增加观众对歌剧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两位主角在换装间隙中休息片刻。

这场音乐会将由林瑞君担任钢琴伴奏。入场观众须完成两剂疫苗接种满14天,或在活动前接受PET检测。

9月19日(星期日)

下午4时

维多利亚音乐厅

20元、40元、60元、80元

上网购票:sistic.com.sg/events/tenors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