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藩从节令鼓 谈华人文化创新与传播

陈再藩认为文化的演变从不间断。(新跃文化中华讲座提供)
陈再藩认为文化的演变从不间断。(新跃文化中华讲座提供)

字体大小:

今年新跃文化中华讲座邀请马来西亚文化创意人陈再藩,以廿四节令鼓为例,探讨华人文化的创新与传播。

1988年,诗人陈再藩(笔名小曼)与已故音乐家陈徽崇在新山开创了一门新的表演艺术,命名为廿四节令鼓。

廿四节令鼓发展迅速,它结合中华文化传统、舞蹈及舞台表演等丰富元素,从新山迅速扩张到世界各地,去年传入非洲伊斯瓦蒂尼(eSwatini,前称斯威士兰,台译史瓦帝尼),打下传遍全球五大洲的里程碑。陈徽崇与陈再藩也因为文化与艺术上的卓越表现,先后在2008与2018年获颁为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人物,为该国首二位华裔国家文化人物。

回顾当年廿四节令鼓的诞生,陈再藩接受电话访问时说:“我当初真没想过廿四节令鼓会成为一个乐种。”

陈再藩说,他与陈徽崇志同道合,很看重过节的文化意义。陈再藩认为,节庆是每个民族最吸引人的地方,你我都应该学习如何过节。

由陈再藩诗、陈徽崇作曲的《启舞》如此写道:“敦煌舞姿古典千年,鼓乐不息千年,葱葱赤道,舞者情怀的你啊,抖落一身沙尘,翩翩抚声起舞,某年某月,我们已经习惯过节。”

思考着新山华人/马来西亚华人如何过节一事,陈再藩与陈徽崇等及新山华团,于1986年借用新山宽柔中学的空间,策划了中秋园游会。在1987年的园游会仪式上,更把新加坡诗人杜南发诗、张泛作曲的《传灯》引入,从此成为马来西亚华社活动传唱度最高的歌曲。1988年,陈再藩没计的“九鼓擂鸣”开幕式,于马来西亚第9届全国华人舞蹈节“九舞”的舞台演出,紧接着便衍生廿四节令鼓之创意,并于柔佛古庙成立。接着他们又举办了“端午诗节”,邀请新马诗人参与,廿四节令鼓首次在诗节演出。陈再藩说,马来西亚诗人游川等人也受邀参与,同年诗人们在吉隆坡举办“声音的演出”朗唱会,也许都受到了端午诗节的启发。

在陈再藩眼中,文化传承是从一地延伸到另一个地方,并在每个时空发生变化,增删元素,一如新马华人元旦以柑桔拜年,捞鱼生,中秋节提灯笼,但祖籍地未必有这些元素,文化的演变从不间断。

陈再藩认为:“艺术本身有其生命力。当时新山有此氛围,具备文化的草根性。就像每年柔佛古庙的游神,百多年来,时间到了,大家就会聚合起来。”

他说:“因为我和陈徽崇老师有节庆文化情怀,这种情怀发生作用在中秋园游会或舞蹈节,具体产物就是廿四节令鼓。”

讲座由联合早报和新跃社科大学联办,并将以华语进行,通过zaobao.sg面簿、zbNOW早报现在面簿直播。Zoom平台提供即时英语翻译。

节令鼓震五大洲——文化中华的创新与传播

主讲:陈再藩 主席:潘正镭

10月23日(星期六)下午2时至3时30分

上网报名:susstalk2021.sphevents.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