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戏虎舞虎乐 亚洲文化偏爱虎

中国上海京剧院建院60周年演出的京剧《武松》,由董欢饰演虎形。(互联网)
中国上海京剧院建院60周年演出的京剧《武松》,由董欢饰演虎形。(互联网)

字体大小:

亚洲作为老虎的发源地,亚洲各国的文化对虎有所偏爱。老虎既能入戏,也能“入舞”。虎舞在海南是传统民间艺术,在日本则多与神社祭奠有关。除了表演艺术,音乐中也不乏以虎为主题的作品。

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老虎自古以来就是不可或缺的形象和意象,有其不可取代的寓意。

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创办人兼艺术总监蔡碧霞,与《联合早报》谈起她印象中的“虎戏”。“传统戏曲和虎渊源很深,与虎有关的剧目众多。虎是兽中之王,人们折服于它的神勇与威武,虎一直是华人所崇拜的图腾之一,这些民众信仰充分体现在戏曲舞台上。一般老虎在舞台上有勇敢无畏、威风凛凛的形象,寓意军人的勇敢和坚强,戏本里就有对将士大臣的美誉,如:虎将、虎臣和虎士等。”

有关老虎的戏曲演出,给蔡碧霞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这也是虎的具象演出。“记得小时候随母亲到乡下看戏时曾看过这折戏,这场戏里面有很生动的武打场面,尤其是扮演老虎的演员从武松的身上高空翻过去后,台下观众不禁为演员精湛演技发出惊叹和掌声,场面极热闹,同时也在我幼小心灵播种下戏曲根苗。”

虎形首推《武松打虎》

不得不提戏曲舞台上的老虎表演,行话称“虎形”,由真人披上兽衣扮演。梨园老话说“生旦净末丑,狮子老虎狗”,出彩的虎形首推《武松打虎》,戏中虎形堪称第二主角。蔡碧霞谈到虎形表演时说:“演员不仅要做出猛虎觅食的种种神态,在和武松搏斗过程中,还有许多高难度技巧动作。演员得从小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从模仿动物爬行、翻滚、攻击和打斗开始,一个动作反复做几十遍,非常辛苦,没有高超功夫难以胜任这一角色。”

以虎为名的戏曲多不胜数,像《牧虎关》《七郎八虎闯幽州》出自《杨家将》,《飞虎梦》出自《说岳全传》,《绝虎岭》出自《隋唐演义》,《恶虎村》出自《施公案》等。本地戏台,蔡碧霞说早期“新赛凤”福建戏班的《狮子楼》,和近年来“小洞天”歌仔戏《虎爷传奇》等,都是与虎有关的戏曲演出。

老虎能入戏,但它能“入舞”吗?

的确也能!民间虎舞的确不少——舞龙舞狮是我们熟悉的民俗艺术,但承载海南民间文化的“海南虎舞”,你见过吗?

海南虎舞过节不可少

中国海南三江镇的虎舞表演充满节庆气氛。(互联网)

据资料,海南虎舞是以扮演老虎及模仿老虎动作为主要内容的舞蹈,随明代中原移民迁琼传入,至今约有300多年历史。虎舞集工艺美术、舞蹈、音乐、武术于一体,有艺术欣赏和娱乐群众的作用,还寄托着国泰民安的民俗信仰和愿望,具浓厚地方文化气息。

海南流传一句“罗梧虎,三江鼓”,虎舞要数海口三江镇罗梧村的最著名,其表演精彩、功夫过硬、场面宏大,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活动。海南虎舞以武术为基础,舞蹈融入其中,整个表演围绕着“人虎搏斗,人虎共处”主题。海南虎舞技艺于2009年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虎舞有地方特色

海南有虎舞,云南也有虎舞!云南虎舞有突出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有较大影响力,午街铺镇林树村保存较完整,至今仍有表演。这种表演,原先主要在正月十五“祭虎”和给死者送葬时举行,后发展为逢年过节的虎舞,主要特点是模拟老虎习性和动作,随意性较强,老虎出场,先向四面八方张望,然后抖身摇尾,翻滚扑跳,展示猛虎姿态。另种表演方式是:虎爸和虎妈带着一对憨态可掬的小老虎出山玩耍,两只可爱的小老虎互相嬉戏,一家子开开心心,虎头道具制作颇为精妙。

此外,春节在彝族人民中称作“虎节”,云南双柏县小麦地冲地区的彝族阿罗支系也要“跳老虎”。可见,虎俗深入民间。

日本虎舞是民间艺术

本横须贺的虎舞自古流传至今。(互联网)

不仅中国人以虎入舞,日本也有虎舞,在日本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多与神社祭奠有关。

据资料,虽名为虎舞或虎踊,实际上是将狮子当成老虎,例如熊本县阿苏郡阿苏町的《阿苏虎舞》,便是戴狮子头跳的狮子舞系统的舞蹈。神奈川县横须贺市野比中村白髭神社的虎舞,以及同市的为朝神社虎踊也是同类演出。老虎有亲子两匹,由穿唐服戴唐冠,年约50岁的成人及12、13岁的儿童饰演,在三味线、笛、太鼓、钲等乐器的伴奏声中,演出《虎返》等数个曲目。在香山县大川郡白鸟町的白鸟神社,秋祭奉神的《虎头舞》,是戴老虎头跳的舞蹈。

《老虎磨牙》声形俱佳

除了表演艺术,音乐中也不乏以虎为主题的作品。虽说是声音的艺术,但有些音乐作品则兼具观赏性。打击乐小合奏《老虎磨牙》就是这样一首声形俱佳的作品,在视听双重感官中塑造立体的艺术形象。

《老虎磨牙》是中国民族打击乐一代宗师安志顺的代表作之一。作品诞生于1982年,使用的乐器有大鼓、大镲、大锣、疙瘩镲、组木鱼、双云锣和拍板,最早由安志顺领衔在中国陕西省古典艺术团的节目《仿唐乐舞》中首演。在表演时,乐手所展现的身段与肢体语言将猛虎下山的体态神貌模仿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安志顺、安源、安川祖孙三代在中国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老虎磨牙》。(安源提供)

年逾九旬的安志顺接受《联合早报》越洋采访时精神矍铄,他中气十足地说:“这部作品采风于陕西鼓乐和山西锣鼓。在民间原有《老鼠磨牙》的曲牌,我不喜欢老鼠,鼠眉鼠眼、鼠目寸光。我喜欢老虎,虎行生风、虎虎生威,所以去其鼠气,取其虎威,定名为《老虎磨牙》。”

乐曲一开始便是大锣极弱的滚击,随之是大鼓的刮磨(用指甲在鼓面上刮磨发声),接下来是组木鱼、双云锣、拍板等乐器的演奏,犹如秋蝉鸣啼。突如其来的大镲磨击,使寂静的山林瞬时充满阴森可怖的气息,大鼓用抓击每拍一下,便感到有猛虎踏着枯干的枝叶步步逼近,令人毛骨悚然。

进入快板后是乐器全奏的段落,结合着大鼓的刮奏、击梆,营造了猛虎怒吼、咆哮、刮爪的生动形象。恰如唐诗《猛虎行》中“磨尔牙,错尔爪”所描绘的艺术形象。

《老虎磨牙》是一首纯打击乐作品,全部的内容揭示和形象塑造都是由节奏、力度、速度和音色的变化而完成。安志顺说:“音色开发是打击乐中非常重要的创作方式,即通过创新的演奏技法开发新的音色,用以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

新加坡华乐团2020年线上音乐会“动物狂欢节”,巫崇玮等五位打击乐演奏家精彩演绎这部不朽之作,扫描右边QR码即可观赏。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