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帮策划为期九个月的“The Maker's Lab”,旨在推助偶和物件的制造和设计。今年主题是偶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意在探索不同创造方式以延长偶的寿命。
非语言作品《无灾难岛屿》使用The Maker's Lab中创造的偶,是今年的年度重头戏。
“The Maker's Lab”是本地剧团十指帮的新策划,目的是推助偶和物件的制造和设计。为期九个月的过程中,概念构思、雏型创作和设计钻研将成为焦点,每被选定的制偶师会和策划经理沈永恩,及十指帮核心成员密切合作,根据所选主题制作偶。
偶与可持续性发展
今年主题是偶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意在探索不同创造方式以延长偶的寿命。比如:可否增加现成的偶制作材料?除表演外,又能如何更新偶的应用可能性?如何在制作期间和演出后减少浪费?剧团2月24日至3月13日推出的The Maker's Project,将为2021年的The Maker's Lab划下句点。
The Maker's Project节目——偶剧《无灾难岛屿》,是一出非语言作品,两位主人翁发现自己已到时间尽头,他们的躯体被玷污,被改造,在这曾经无灾难的岛屿上和这动荡的环境中,他们谱出心酸唯美的爱情故事。该剧灵感出自于今年制偶师罗安妮制作的偶。
讲座The Maker's Forum将介绍The Maker's Lab幕后团队,包括一名制偶师、物理治疗顾问、偶顾问、学者和The Maker's Lab策划经理,他们将分享偶制作的步骤和须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让生产过程和材料更具可持续性。
通过Zoom平台举办的线上对话会The Maker's Assembly,聚集兴趣相投的制造师交流,通过个人实践进行反思,思考艺术和创意产业如何继续维持和提升技艺;工作坊The Maker's Workshop邀参与者构建自己的模块化偶,并使用选定的材料,添加附件,制作可行的偶。
十指帮也推介The Maker's Lab 2021年度的制偶师罗安妮,罗安妮说:“借这个机会深入研究偶和道具令人兴奋,这能让我仔细钻研演出中使用的每一件物品的形式和功能,并研究人如何影响物件和空间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推动偶艺术的剧团,年度重头戏《无灾难岛屿》使用The Maker's Lab中创造的偶,为的是强调偶的设计。十指帮意欲加强剧团身份认同,成为新加坡偶戏创作和表演的研发中心。
十指帮联合艺术总监陈宇泱说:“我在写这出戏时,灵感来自罗安妮所制作的偶。这只偶基础材料是铁,铁的本质、触感、冰冷、硬度都给了这个故事很大的启发。对我来说,艺术表达是让内在的世界被外来的因素所影响。”
打破偶剧刻板印象
另一联合艺术总监骆丽诗指出,之所以将《无灾难岛屿》定为非语言作品,是希望为观众提供一个空间,让观众有不一样的感观。“就让画面像流水一样在舞台上流淌,观众会看到罗安妮制作的偶,犹如熔岩灯一样,不断变化。我联想到我们的世界也是瞬息万变的,尤其是现在,即便这种感觉让我们感到不安,我还是期待观众在变幻莫测中找到小小安稳。”
两位联合艺术总监也认为有责任打破“偶剧是给小孩子看的”这一刻板印象。陈宇泱说:“偶这门艺术的魔力,也是十指帮想推广的。The Maker's Lab要分享的是:偶戏和偶的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精湛的、大师级的技艺。”骆丽诗补充道,The Maker's Lab是由制偶师主导的,这项策划最重要的人物是策划经理沈永恩。他和罗安妮密切合作,确保有足够空间和时间留给创意实验。
环保概念融入制偶过程
作为制偶师,罗安妮谈到将环保和可持续性的概念融入制偶过程中,她说:“通常我在设计和制作偶时,为减少要买的新材料,一定会先考虑到目前工作室有哪些剩余材料。我也会在制作开始前,先用纸皮做偶的雏形。借由The Maker's Lab,我有机会制作一个骨架和肉体可以轻易区分的偶——这个骨架的设计是模块化的,可根据不同演出的需求改变以及重新配置。这就导致偶的‘肉体’只能是一次性的,因必须根据每个演出的不同需求制作,所以单从用料选择上来看,是很难顾及到可持续性的,但这只偶的模块化骨架可让制偶过程更有可持续性,因为减少了来制作一只新的偶所需的时间、精力、材料。”
记者也意识到,很多偶在特定演出使用后就没有“用武之地”,不知是否能有方法使同一件偶出现在不同作品中?罗安妮说,偶通常是根据具体演出需求设计,较少有机会在其他演出中重复使用。“不过其实是有重复使用的方法,例如可用在在演员训练中,又或是当演出所用的偶的替身,甚至是在展览会上展出。我这只模块化的偶将会在《非灾难岛屿》中第一次使用,这个偶的骨架过后会以怎样的方式在其他的演出中使用,让我感到特别兴奋。”
关于《无灾难岛屿》和The Maker's Project更多详情和参与方法可上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