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音乐在亚洲仍处于起步阶段,红点巴洛克(Red Dot Baroque)是本地第一支古乐团。4月9日,红点巴洛克将和杨秀桃音乐学院的师生共同呈献巴赫的清唱剧,这也是本地首场以复古风格演奏《约翰受难曲》。
复古风格演奏(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是二战后在欧洲逐渐兴起的音乐思潮和运动。倡导者们主张使用与作品创作同时期的古乐器,特别是对18世纪及以前的巴洛克音乐,考证并重现当时的演奏风格。
古乐运动在理论学界虽有争论,却有不错的市场反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美主要城市如今大都有多个活跃在当地的古乐团,古乐研究也在世界主流音乐院校成为常设学科。然而复古音乐在亚洲仍处于起步阶段。
2018年由杨秀桃音乐学院校友、本地青年小提琴家朱舒訸发起的红点巴洛克(Red Dot Baroque)是本地第一个古乐团,去年获委成为杨秀桃音乐学院的驻校乐团之一。4月9日(星期六),红点巴洛克将携手杨秀桃音乐学院的师生共同呈献巴赫创作于1724年的清唱剧《约翰受难曲》。
学生报名反响热烈
这场节目是红点巴洛克作为新晋驻校乐团与师生的首次合作,同时庆祝学院的声乐系成立十周年。声乐系主任Alan Bennett将亲携16位声乐学生登台献唱,并有九位在校弦乐系学生参加演出。
“学生的反响非常热烈。”朱舒訸说:“在杨秀桃音乐学院,每学期开学时,学生以填志愿的形式报名参加本学期内的节目。这场音乐会非常受欢迎,有落选的学生还特别写申诉信,最后我们又添加了两个席位。”
这样的场景让朱舒訸感慨万分。在他就读于杨秀桃音乐学院期间,学校还没有类似的课程和表演机会,甚至还没有声乐系。“这说明学生对接触古乐知识有热切的期盼,古乐演出在本地和区域内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朱舒訸指出:“红点巴洛克在2018年刚刚成立的首几场音乐会,票房都是顷刻售罄。”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演出获得本地已故提琴收藏家、企业家林启明创立的“Rin Collection”支持,为学生提供复古乐器。因此这也是本地首场以复古风格演奏的《约翰受难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作。本场演出提供英文字幕。
被问及是否会在学校开设古乐课程,朱舒訸表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合作框架。但他透露,今年8月,红点巴洛克将在杨秀桃音乐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古乐音乐节。朱舒訸说:“这对于本地的古乐运动是很好的开端。”
重现古乐的精神风貌
关于古乐运动,学界普遍的争议是:仅凭过去百余年的所知,无法有效还原当时音乐的全貌。因此所谓的“本真”(authentic)主义,既不具有绝对性,也没有必然性。
对此,朱舒訸认为古乐运动并非追求历史原貌的完美复刻,而是通过乐谱和乐器的考证,寻回作品原有的精神风貌。他说:“古人的耳朵(审美)和现代人大相径庭,而且‘受难曲’都是用德语演唱,在本地我们说的是英语和华语,听众的语境也完全不同。我们能做的,是捕捉作品原有的音乐内涵。”
朱舒訸指出,巴洛克音乐和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有着鲜明的风格区分,在演奏逻辑上也不同。他说:“巴洛克音乐具有独特的修辞性(rhetorical),简言之,巴洛克音乐的演奏逻辑更像是一场演讲,追求乐句的抑扬顿挫,而后世的音乐则更像歌唱。
“接触过复古风格的演奏家即使在现代乐器上演奏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听起来也会大不相同。这就是我们推动古乐演奏的意义,为时代性的音乐提供恰当的解读逻辑。”
另一方面,古乐运动会让人发现许多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遗珠之作。朱舒訸说:“提起巴洛克音乐,人们最熟知的就是巴赫和维瓦尔第。其实他们已经是巴洛克晚期的代表人物,在此之前,还有很多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其他民族的作曲家,同样为古典音乐的发展做出关键性的贡献,值得被后世纪念。”
明天下午(27日),红点巴洛克将在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演奏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戈莱西(Pergolesi)的《圣母悼歌》,这是滨海艺术中心年度的宗教圣乐系列节目“Tapestry”的一场,入场免费。
朱舒訸认为,古乐运动是认知古典音乐的另一扇门,也将进一步丰富本地的文化生活。今年5月和6月,红点巴洛克将分别演奏法国女作曲家Élisabeth Jacquet de La Guerre的巴洛克作品,以及莫扎特、门德尔松和西班牙作曲家Arriaga等人在少年时期创作的弦乐作品。
“约翰受难曲”
维多利亚音乐厅
4月9日(星期六)
晚上7时30分
票价:10元
实时直播:youtube.com/ystconservatory
“圣母悼歌”
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
3月27日(星期日)下午5时
入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