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家李伟烈宛如一名在夜间变出彩虹的魔法师。 疫情期间,全岛气压低靡,他夜深人静时在居住的丹戎禺组屋有盖走道和楼梯间装置七彩灯,仿佛在居民郁闷的心中升挂一道彩虹,照亮他们幽暗的心灵。无法在现场观赏的民众,透过网上广传的照片体会这夜间奇景。这两件游击式的作品让李伟烈的工作室“Very Small Exhibition”在坊间一夜蹿红。

装置艺术家李伟烈的创作过程很环保,用的都是现场的灯管以及可随时拆除和循环的彩色塑料片。(蔡家增摄影)
装置艺术家李伟烈的创作过程很环保,用的都是现场的灯管以及可随时拆除和循环的彩色塑料片。(蔡家增摄影)

李伟烈原本想见好就收。但公众对作品的反应很踊跃,询问下次哪里还能看见。于是他开始找寻一些新奇的公共空间,每个月做一次,让更多人能体验到,至今做了20多个。他说:“有人特地从很远的地方下来就是为了在现场看到彩虹灯。也有人环岛追看我的作品,让我很感动。有的甚至买水来,跟我说:辛苦你了,让我们这座组屋变得这么美。有父母带孩子下来看,作品让孩子很开心,为家人制造了回忆。这些反应都是出乎我所预料。” 近年,一些艺术家在公共空间作画、创作艺术,未得到有关单位批准而踩到地雷,引起“艺术创作或破坏公物”的争辩。李伟烈选择了昙花一现又不留痕的“零干扰”创作方式,似乎让他巧妙地避过了这个地雷区。 或许因为李伟烈懂得怎么不让公众感到不便或被冒犯而投诉,他至今非但没遇到阻挠,还获得不少官方单位如科学馆、马来传统文化馆和PLQ商场等邀约,把彩虹带进他们的空间,可见我国官方对公共艺术也有所改观,在不断的对话过后,管制也明显放松。

李伟烈为他的“把爱带到四方”流动装置艺术设计粘贴纸,让公众跟他的作品互动,写下对爱的感言,贴在灯箱上。(蔡家增摄影)
李伟烈为他的“把爱带到四方”流动装置艺术设计粘贴纸,让公众跟他的作品互动,写下对爱的感言,贴在灯箱上。(蔡家增摄影)

李伟烈最近将行为艺术表演“把爱带到四方”(Bring Love Everywhere)与他的彩虹灯装置结合。他循环塑料瓶,砌成LOVE(爱)字。今年1月23日,他推着“爱”的灯箱,展开了长达6晚的徒步环岛行,每晚步行几小时,所经之路在地图上组成一个心形。第六晚,他把“爱”的灯箱摆在鱼尾狮公园,在桥上做七彩灯光装置。他笑说:“彩虹给人带来快乐,跟爱是一致的,所以两者结合很理所当然。”

华灯初上,李伟烈推着七彩的“爱”行走,更成为城市一抹动人的移动风景。(蔡家增摄影)
华灯初上,李伟烈推着七彩的“爱”行走,更成为城市一抹动人的移动风景。(蔡家增摄影)
李伟烈把彩虹带入组屋楼下的空间,带给居民焕然一新感。(Very Small Exhibition提供)
李伟烈把彩虹带入组屋楼下的空间,带给居民焕然一新感。(Very Small Exhibition提供)
李伟烈最早的作品之一是在他的组屋楼下有盖走廊装置彩虹灯。(Very Small Exhibition提供)
李伟烈最早的作品之一是在他的组屋楼下有盖走廊装置彩虹灯。(Very Small Exhibition提供)
疫情期间,李伟烈在他居住的组屋楼梯间装置彩虹灯,照亮居民的心灵。(Very Small Exhibition提供)
疫情期间,李伟烈在他居住的组屋楼梯间装置彩虹灯,照亮居民的心灵。(Very Small Exhibition提供)
李伟烈今年1月徒步推着“爱”环岛行走,第六天在鱼尾狮公园做了彩虹灯装置作为完结。(Very Small Exhibition提供)
李伟烈今年1月徒步推着“爱”环岛行走,第六天在鱼尾狮公园做了彩虹灯装置作为完结。(Very Small Exhibition提供)
早报4月15日拉队跟拍李伟烈装置碧山环形脚踏车道。这是最终作品的鸟瞰图。(Very Small Exhibition提供)
早报4月15日拉队跟拍李伟烈装置碧山环形脚踏车道。这是最终作品的鸟瞰图。(Very Small Exhibition提供)

延伸阅读

公共艺术 夹缝寻生机
公共艺术 夹缝寻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