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惠安·山海无垠》寻找宗乡独特文化

字体大小: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陈煜,自2017年始,先后四次组织建筑系学生到闽南侨乡考察,后把她在惠安考察时收集到的资料写成文章,结集成书。这本名为《又见惠安·山海无垠》的书,收录了六篇有关本地惠安社群与家族的论文,九篇关于惠安田野考察的散文,以及部分学生考察心得,由惠安公会和惠安乡贤赞助出版。

惠安县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与晋江、南安,合称泉州三邑。陈煜说《又见惠安》是很早就想好的书名。其一,她本身就是福建人,以前去过惠安,而“闽南侨乡行”是从学术的角度对惠安的再发现。其二,惠安社群早就在新加坡立足,但过往总是淹没在福建、广东等更大的地名之下,希望这本书能让惠安再次被新加坡看见。

何谓“山海无垠”?福建是个沿海城市,惠安也是一个沿海的县,有着壮阔的海景。陈煜来到惠安,站在海边感受山海的激荡,想象当年那些人,是怎么样地生死两茫茫,穿过这样一片大海来到南洋。书题中并未提及新加坡或南洋,却处处体现着南洋与惠安之间的牵引,是亲密的地缘关系,是对原乡的回望。

陈煜说新加坡很多社群也组织寻找原乡之旅,但中国社会几经变迁,很多地名和地域经过了多次变化,原乡已是很难追溯的存在。但她和学生们可以用专业的知识来帮助他们寻根。在书里可以看到一幅新加坡惠安公会历届会长原籍分布图,简单的一幅地图却是陈煜师生耗费大量精力的成果。

发现老旧建筑的价值

除了追溯原乡外,陈煜的研究调查还能够帮助当地居民发现老旧建筑的价值。惠安是建筑之乡,从这里走出过许多优秀的工匠,也留下了很多在当地人眼中只是破房子的建筑。他们的到访,代表了学术界的关注,也代表了南洋人的牵念,让现在的惠安人重新看到这些“破房子”的价值,这也是一种“又见惠安”。

现代社会发展得太快,旧建筑的拆除消亡,新闽共同记忆的消失,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惆怅。陈煜认为自己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努力记下这些建筑和记忆,以期用这种记录作为宣传,引起新闽两地人的重视。虽然不能避免消失,但至少努力让它们局部保留。

给宗乡机构生存启示

《又见惠安:山海无垠》的出版,也给新加坡众多公会一个生存启示。如今许多宗乡机构的社会功能已经被政府部门取代,宗乡机构须要与时俱进,发展新的模式。陈煜认为找到宗乡独特的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看到书中石雕馆展品的照片,那一片片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的石雕,哪个惠安人不觉得自豪呢?

为了让新加坡本地大众能认识更多祖辈的点滴,意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又见惠安:山海无垠》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用心。精美的装帧,双语的书写,生动真实的插图,雅俗共赏的论文与散文相结合,让每一个拿到这本书的人都愿意、都能够读下去,并有所收获。

陈煜说:“希望尽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打破文化的壁垒,让华人的血脉连接更加紧密,情感回忆有处可依。”

《又见惠安:山海无垠》分享会

主讲:陈煜

6月12日(星期日)

下午4时30分至傍晚6时

报名:event.singaporebookfair.sg/huian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