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2010年去世的时候,年仅11岁的我翻阅《海峡时报》,读到李光耀夫人于新马水供协定扮演要角。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听闻这位女士。直至几周前,TOY肥料厂呈献以她为主的独角戏,使柯玉芝女士回到公众视野。
维多利亚剧院的舞台上,一个个白柱陈列着昔日古物,宛如博物馆的展示品。不禁使人联想到剧院前屹立不倒的莱佛士铜像;隔壁的音乐厅(前身为维多利亚纪念堂)则曾是人民行动党成立之地。这整座建筑是殖民与男性统治的历史遗迹,而柯玉芝的叙事将于此展演,为女性在国家历史语境定下立足点。
序幕拉开,女演员陈芮珊本在排演《柯玉芝》,后由三名男演员分别帮她穿上旗袍,戴上假发、眼镜和金吊坠,但这不足以形成柯玉芝。她必须亲自穿上高跟鞋,才能进入角色成为柯玉芝。这时,柯玉芝不平凡的一生得以重新叙述。陈芮珊虽身材娇小,但不容小觑,她相当准确地把握柯玉芝在每个人生阶段与历史时段的心理变化,张弛有度。另外三名身穿白衣白裤的男演员则时而扮演不同角色(李光耀/英国人/李显龙等),时而充当后台人员,皆为辅助叙事。正如李氏夫妇于有生之年相辅相成,男女演员的角色扮演亦相得益彰,将柯玉芝摆到历史前端,一幕幕回顾且反思她对家/国的无私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