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羽与罗福腾合出新书 勾勒本地语言与社会新貌

字体大小:

新加坡一直保持多元的移民社会状态。郭振羽教授与罗福腾副教授合作完成新书,探讨华语华文因应时代和政策的变迁,也看到马来语、淡米尔语在本地消长的情况。

语言问题是本地华社舆论近来最热议的话题。

本地知名学者、新跃社科大学学术顾问郭振羽教授与新跃社科大学中文部罗福腾副教授疫情中携手完成新书《多元和统一:新加坡的语言与社会》(八方文化创作室),对当前语言课题的辩论来说,绝对值得参考,甚至是一本应该深入研读的学术著作。

1985年郭振羽在台湾出版了《新加坡的语言与社会》,剖析新加坡建国以来语言政策的变迁与意义,至今仍是相关学科的重要参考。

该书特色是结合本地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数据反应语言政策的影响,如今资料更新,罗福腾提议延续郭振羽旧作的理论框架,综合最新资料,勾勒本地语言与社会的更完整面貌,经两年努力,完成新作。

在多元中追求统一

郭振羽受访时说,根据1980年代的资料,他本以为新加坡的人口会稳定下来,从移民社会变成本土为主的社会。不过现实是,新加坡一直保持多元的移民社会状态。当新移民不断出现,新的看法和社会观感也会出现,有时候甚至遗憾地出现互动不良与歧视问题。郭振羽现在认为新加坡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会是移民社会。他说:“多元是常态。新加坡要靠什么来统一?一个国家过了50年,总要有个共同的国族意识的出现。这么多年的资料,有关政策,我们这本书的结论是,事实上我们要在多元中追求统一。”

本书分九个章节与附录,触及三大族群与四个官方语文。罗福腾希望华文读者不仅能从中看到华语华文因应时代和政策的变迁,也能注意到马来语、淡米尔语在本地消长的情况。

语言的流变,一方面在于民间的约定俗成,一方面则是政策使然。

香港城市大学荣休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专任教授邹嘉彦为本书撰写序文时特别提到了“新加坡特色英语”如何彰显新加坡本土特色。谈及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郭振羽认同这个案例中,民间的力量很大,甚至在人意料之外,政府也慢慢能够容忍接受。他指出,新加坡四大语言的标准都采自外边,只有新加坡式英语是以本土为标准的。

郭振羽说:“我们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但因为人数不多,影响力就属于小众。当然它有作用,比如人在国外,你一听到,就很亲切。这些都是国族构建很重要的元素。”

民间力量牵引国家政策

罗福腾则说:“民间力量和官方的力量较量之下,一般是官方力量强大。但相对来说,Singlish是民间力量牵引国家政策。年轻人一代代发现,这是本土的,即便不是很雅,不是所谓伦敦正宗的,却是本土身份的象征。新加坡华语有没有类似的意识?有没有人推动新加坡式华语?”

他认为新加坡式英语是值得关注的现象,Singlish词语如kiasu、atas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引发自豪感。同样的,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的特色华文如榴梿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也同样令人雀跃。不过实情是,其他东南地区的华文词语,很少被收入中国大陆的《现代汉语词典》。不过近期有另一个例子值得一提,那就是新马的姓氏锺,此前中国简体字一并写成钟,近年获得“承认”了。

罗福腾说:“新加坡华语可以为世界华语的大池塘贡献。”

关于语言标准化还是本土化的问题,罗福腾认为大方向要一致,同时尊重差异,因为语言本身的边界不是铁板一块,语言是开放的,其变化与文明与环球化有关系,而新加坡永远处在这个环球化过程的前线。

讨论讲华语运动

本书特设一章讨论讲华语运动。对此郭振羽说,讲华语运动是本地过去40年最重要的语言政策之一。1979年至今,运动本身经过了多重变化,从针对方言群体,到1990年代后转向讲英语的家庭。“我必须提到,政府对这方面,确实是在努力。教育部、李光耀双语基金,我看到多位教育部长对讲华语运动的重视,基本方向是在努力中。成果如何,大家有大家的看法。我个人觉得诚意和用心在那里。”

郭振羽认为,这是新加坡至今相关课题最周全的资料汇集,相信可以为以后的研究者定一个基调。

今年也是新跃中华学术中心成立10周年,2012年郭振羽创办新跃中华学术中心,担任主任至2016年卸任。《多元和统一:新加坡的语言与社会》将在来临7月21与22日(星期四、五)举行的“第22届中国语言和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存与发展:语言政策与语言多样性之新视野”上发布。郭振羽将以“从多元到统一:新加坡语言规划和国族建构之路”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发布会日期与时间为7月21日早上9时50分。

公众可以通过线上报名表格(bit.ly/3aPOWUu)报名参加第22届中国语言和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礼、新书发布会。报名截止日期是7月19日晚上。

活动官网为:bit.ly/3aFaTWt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