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儿广播演艺组(下简称少儿组)《哄堂》专场步入第15个年头,艺术总监马业仙觉得,这15年最大的改变是演员们更大胆的创作,更纯熟的创作技巧,演员能跟随创作者的思想内容与时俱进,也一番接一番地“抖包袱”。
新加坡的相声专场不多,《哄堂》是青少年的制作,青少年的作品,要带动的便是年轻观众。马业仙一直思考的是:“我们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如何把青少年带进剧院?如何让年轻人贴近文化?”
因此《哄堂》在节目内容设计上平衡“古今”作品,每场《哄堂》必呈献经典作品,目的是让本地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有机会观赏经典演出。同时演员们也能受到经典作品的熏陶,激发创作的冲动;更重要的是,《哄堂》贡献出不少充满本地特色的作品,如:陈伟德的《低头族》《脸书赞》《臭屁文化》等。
请订阅或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