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位西乐指挥和一位华乐指挥联席担任音乐总监的亚洲文化交响乐团转眼已走入第六个年头,本月底他们将举办因疫情而推迟的五周年纪念音乐会。
音乐总监郑逸杰说:“乐团从诞生一刻起的使命就是推广亚洲作曲家的交响作品。”
音乐总监黄德励说:“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新加坡,诞生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我们不仅希望演奏亚洲作曲家的作品,也致力于委约本地作曲家创作新曲。”
曾受亚洲文化交响乐团委约创作的还有宋俊杰、王辰威、骆思卫和黄飞扬、莎菲齐亚(Syafiqah)等本地青年作曲家。所创作品不乏大胆新颖,又能表现本土文化特色的如《二胡与印度小提琴双协奏曲》等。2018年,乐团策划“Oriental Winds”(东方风韵)音乐会,同台呈献华族笛箫、日本尺八、印度笛(bansuri)等亚洲吹管乐器,尽显本地文化风情。
疫情洗礼后走向专业化
疫情暴发前,乐团每年都会一两场常规音乐会。疫情期间受防疫人数限制,乐团改组以室内乐团的编制,积极在“艺放邻里”“艺悦乐龄”等社区活动中演出。今年走出疫情阴霾,乐团不仅得以恢复全团编制,并且成功注册成为担保有限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还聘请专业董事会。乐团也邀请长期合作的作曲家宋俊杰担任首任驻团作曲。
所谓“一山不藏二虎”,由两位指挥同时担任音乐总监会出现怎样状况?郑逸杰说:“其实我真的不记得有过任何激烈的冲突。我的专长是管弦乐指挥,德励是经验丰富的华乐指挥,曾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相信我们各自的专长可以互补,帮助乐团获得更全面的素质。”
黄德励说:“Adrian(郑逸杰)较我年长几岁,我一直视他为前辈,在他身上我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来临音乐会上,亚洲文化交响乐团将演奏在刚刚举行的国庆群众大会上被李显龙总理提及,由王辰威创作的《融》。这部作品最早由黄德励领导的鼎艺团委约创作,交响乐版本则是由亚洲文化交响乐团委约改编。
观众还将听到由宋俊杰为唢呐、印度笛与乌德琴(oud)创作的三重协奏曲,本地作曲家沃森(Eric Watson)创作的印度鼓(tabla)协奏曲,以及中国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古筝协奏曲《如是》。
“ACSO is 5!”
维多利亚音乐厅
8月30日(星期二)
晚上8时15分
票价2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