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起“林龙成”时,大多数人会联想到他散布全岛各处的30几件公共雕塑,尤以新加坡历史为题材,写实生动地表现了先辈早期生活面貌的作品,比如《中秋节提灯游行》《卖牛奶的印度小贩》《踢毽子的小孩》《拉人力车的车夫》《劳工苦力》《红头巾》。其实,林龙成不只是杰出的雕塑家,他的创作媒介很多元广泛。
请订阅或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林龙成在1976年首次个展上,以塑料袋为素材创作概念性雕塑《新时代》。(受访者提供图片)
林龙成利用工业材料钢筋创作雕塑《重建》。(受访者提供图片)
林龙成1980年用报纸等创作绢印作品《难民B》,突显越南难民危机。(受访者提供图片)
林龙成出版最完整作品集《蛮原的足迹》。(受访者提供图片)
字体大小:
当我们提起“林龙成”时,大多数人会联想到他散布全岛各处的30几件公共雕塑,尤以新加坡历史为题材,写实生动地表现了先辈早期生活面貌的作品,比如《中秋节提灯游行》《卖牛奶的印度小贩》《踢毽子的小孩》《拉人力车的车夫》《劳工苦力》《红头巾》。其实,林龙成不只是杰出的雕塑家,他的创作媒介很多元广泛。